第330章 江岩看奏疏(1 / 2)
张阿难安排工匠去做牌匾不提,李世民擦了擦手,跟江岩和两个小公主说道:“走吧!回寝宫!”
江岩指了指书案上的一摞奏疏,“都忙完了?”
“忙完了!用你那话说就是可以下班了!”李世民还跟江岩开了个小玩笑。
江岩忽然来了兴趣,想看看桌子上这些汇报军国大事的奏疏长什么样子?
“二叔,我能看看不?”
“什么?”李世民往桌子上看了看,“奏疏啊?”
“嗯!”江岩笑了笑了:“之前没见过,想看看里面长什么样?”
李世民笑着捋了一下胡子,“这有什么好看的?无非是一些各地汇报上来的情况,你想看就看吧!不要弄乱了就好!”
“多谢二叔!”
也就是江岩,其他人可不敢有这种要求,除非李世民主动发给大家看。
奏疏就是一个个的小手扎,跟小学生练习本差不多大。
江岩从最上面拿了一本看。
纸质应该是黄麻纸,质地坚韧,展开之后大概有20多厘米宽,40多厘米长。
上面的书写很规整,江岩自以为自己认识繁体字,可以毫无障碍的阅读。
没想到现在书上看到的繁体字,跟当时官员们亲手书写的繁体字还是有一点点出入的,可能是书写方法和笔体的差别。
“臣河南道汴州刺史崔元敬谨奏:
伏见今岁夏汛骤临,汴、郑等七州霖雨弥月,河溢堤溃。虽天时暂霁,已逾旬日,然四野犹成沮泽,官道尽化淤途。牛马陷蹄于深淖,车辙委弃于通衢,阡陌难行。万顷良田仍浸黄潦。
……若欲候道路平畅、陇亩可耕,必待连日曝晒,土膏重凝。倘天时晴霁,半旬内或见转机。若阴雨再临,则灾期未可量也……”
江岩虽然不全认识,但也念了个七七八八。
意思是自入夏以来,河南道遭遇的连续暴雨造成了水灾,虽然现在天已经晴了很长时间,但是道路仍然泥泞难行,牛马陷蹄车不可过,地里仍然有积水,也不能耕种云云…
这些江岩听李世民说过,李世民也整天为这件事情发愁。
再往后是李世民的朱笔批阅:
“朕览奏已悉。河南百姓,实堪悯恻。今岁河南道应纳秋税,并宜放免。至若补种之事,朕已得良策,可救燃眉。卿可布告州县,安谕黎庶,勿复为冬储之忧。”
这个也很好理解,今年灾区老百姓的秋税全免,并且已经找到了补种粮食的方法,让老百姓不必担心会饿肚子。
这里肯定说的是土豆,但是没有多解释。
江岩看的云里雾里,把奏疏板板正正的又放回原处,“二叔!河南那边的路还不好走吗?”
李世民轻轻皱了皱眉,双唇紧闭,点了点头。
“是啊!其他地方还好一些,尤其是汴州和郑州,本身地势就比较低洼,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按照你说的土豆播种时间,如果过几天道路还无法通行的话,肯定就晚了!
牛车马车日行只有70里左右,从长安城运土豆过去,路上至少也需要半月!”
李世民说着仰天叹了口气:“现在就盼着老天爷再给几日晴天,不然的话朕也回天乏术!”
江岩点了点头,也感觉这件事情确实挺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