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晚清知县日记,年俸禄只有45两,十年却攒下四万五千两!(1 / 2)
【像宋仁宗那样没啥能力的老好人,有明孝宗朱祐膛。】
【爱玩爱闹,跟败家子乾隆一样在皇宫里根本待不住的,有明武宗朱厚照。】
..
大清乾隆位面。
乾隆一看到“败家子”三个字,脸色瞬间黑如锅底:
“居然有人敢辱朕如此!?”
他怒不可遏,袖袍一挥,咬牙切齿:“是谁做的这天穹光幕?拖出来,五马分尸!”
一旁纪晓岚与和珅对视一眼,皆轻叹一声:
万岁爷啊,您还真别生气,穹幕上的这话……还真没冤枉您!
...
大明武宗位面。
而明武宗朱厚照见状,嘴角止不住地抽搐。
“把朕和乾隆那种货色并论?侮辱性极强!”
“朕虽不爱读书,却精通马战、射艺、操演军阵,怎能与那绣花枕头一般的乾隆同列?”
真是岂有此理!
乾隆这种混账玩意儿,能跟他比?
...
【那相反呢,他打死不出门的,有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驰。】
【跟刘禅那样喜欢做甩手掌柜的,有明穆宗朱载屋。】
【疯狂摆烂,不喜欢搭理大臣的,有万历皇帝。】
【诶,这个好像就没啥先例。】
【跟唐朝中后期那拨人一样,吃药把自己吃死的,有明光宗朱常洛。】
【放任宦官的也有,天启皇帝朱由孝。】
【被大臣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更有崇祯帝朱由检。】
【你看看,这不管优点还是缺点,历朝历代各种奇葩的模板。】
【在明朝皇帝里,总能找到一个,并且啊,把它对号入座进去。】
这一轮评论落下,大明历代帝王反应不一,有人动怒,有人冷眼旁观,还有人全然不放在心上。
嘉靖位面。
朱厚熜抚了抚道袍,袅袅檀香中,他闭目盘坐,气息平稳。
“世间万物,本就难求圆满,有些瑕疵,也属寻常,何必大惊小怪?”
“朕偏爱这深宫之中的清净,乐于参研天地之理。”
话音未落,他睁开眼,眼神幽深:“说朕躲着不理政事?”
念及那年险些死于宫女之手,他眼中划过一抹戾气。
“当真以为,朕不出殿门,就不能掌控朝局?”
“真是笑话!”
…
【而大明朝的这些皇帝,就连爱好,也是千奇百怪。】
【喜欢逗蛐蛐的,喜欢大龄女青年的,喜欢修仙炼丹的,喜欢大型宠物的,沉迷木匠工艺
的…】
【你就不明白,这家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千奇百怪的爱好】
大清雍正位面。
李卫手握酒盏,听着戏班子唱念。
目光随意地扫向天幕,不觉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啧,大明这出戏,倒真是别有风味。”
相比其他朝代不是太辉煌,就是惨得发指。反倒是大明,处处透着股子荒诞的可乐。
一碗起家,一绳收尾。
虽说结局唏嘘,但过程越看越让人忍俊不禁。
朱祁镇闹出的那些事,闹得人头破血流,可事后再看,居然只剩满腔调侃。那位道士虽坏,却又有几分才气,让人又恨又叹。
若细数历任帝王,除了朱高炽那般稳重温和,其余各个身上都自带几分荒诞与戏剧张力。
李卫摇头轻笑:“这大明,真是个活宝一样的王朝。”
【除了皇帝,那大臣也是啥样的都有,贪污腐败富可敌国的,溜须拍马的。】【老官寮和稀泥的,军事实力过硬力挽狂澜给王朝续命的。】
【不听人劝的,不接受批评玻璃心的,还有擅长和神仙交流的。】
【更是出了一个在唐朝之后独一份的,地位堪比摄政王的外姓权臣。】
【其实现在很多人喜欢明朝,说到底还是喜欢看故事,特别是人的故事。】......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各个时代位面之中。
那些心怀故国、意欲反清的旧明遗臣纷纷抬头,凝望天弯光幕。郑成功眼神复杂,泪光闪烁,却又透出一抹决然。
虽说明朝皇帝性格各异、荒诞不一,但骨子里的那份气节,却让人敬佩。明成祖御驾亲征,虽遭囚亦不屈。
崇祯殉国,宁死不投降!
没有和亲,没有称臣,更未曾割地赔款!
或许它不如汉唐之雄,宋元之盛,但那一脉傲骨,足以彪炳千秋。“此国虽亡,其魂犹在!”
众人齐声一叹,誓言回荡于心。
“吾等,必复兴之!”
【明朝这个王朝,有根植在骨子里的农民性格。】
【明朝受到追捧,最重要是因为它恢复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当年元朝统治下的人分四等:
一等蒙古人,二等契丹人(西域和契丹),三等汉人(北方汉人、女真),四等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
【早年的朱元璋,就是最低贱的四等南人。】
【法律规定,一二等级的人,打了三四等级的人,后者不得还手报复。】
【比如,蒙古人扇了老朱左脸一巴掌,他还得笑着,把右脸伸出来,再受一巴掌。】
【这还没什么,最让他忍受不了的是,当时杀死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即可。
【真是民命贱如蝼蚁,他拿着征讨檄文: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从南打到北,硬生生从蒙古铁骑中收复燕云十六州,建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