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五湖四海邀猛将(2 / 2)
原来他不在的大半年里,登莱萧规曹随,经营得有声有色。
尤其陈子龙主持推广红薯,利用灌溉不便的旱地、坡地和贫瘠的沙地,种植了上万亩之多。
这玩意高产得很,一亩地能种出两千斤红薯,甚至更多。
在不太影响主粮收成的前提下,平白多出十五万石红薯,是了不得的成就。
这会儿大战在即,粮食消耗得很快,有了这份保底,就从容多了。
火器局剔除了十几个蛀虫,一时风气俨然,发展得很快。
累计生产火箭炮八百发,刨去卖给友军二百发,库存还剩六百发。
震天雷更不得了,制造了一万多颗。
不过为了赚取利润,维持运转,大部分卖了出去,库存只剩下五千颗。
最让陈子履得意的,莫过于滚柱轴承。
用钢柱代替钢珠,用起来只差一点,生产难度却下降了好几倍。
如今火器局每天能生产二三十个,正好用在三十门登莱铁炮车上。
登莱铁炮车是贵县炮车的改良版,主体是一门250斤的野战炮,专门用于野战。
车架由角铁打造,车轴安上了滚柱轴承和弹簧避震,既轻便又结实。
套上两匹挽马,官道上跑得飞快,不太坑洼的野地,也能对付。
抚标营中军参将是成友德,他按“陈氏兵法”操练了几个月,成绩斐然。
士兵们听说要去打鞑子,一个个兴奋得嗷嗷叫。
全营7个火铳步队,3个重甲步队,2个马队,2个炮车步队。
其中一千四百名火铳手是主力,均有快速装填,连发射击的实力。
陈子履抽空演练了一下,果然训练有素,像模像样。
可惜新兵太多,没经过大战历练,未免成色不足,不敢称劲旅。
杨御蕃升任山东总兵,也没有闲着。
他把俘虏的登莱炮手要了过去,练了一个八百人规模的炮营。
配备800-1000斤的中型西洋炮,共五十门,火力非常猛。
按杨御蕃的说法,登莱遍地都是火炮,放着不用也是闲着。
李国英原是左良玉麾下部将,不知怎么回事,叙功的时候竟单独摘了出来。
带队脱离了左部,被委任为登州长山营游击。
他麾下大多是长枪兵,擅长突刺推进,半年下来,竟清一色改成了火铳兵和投掷兵。
嫌巡抚衙门配发的震天雷不够,又多买了五百颗,也不知哪来这么多钱。
总而言之,在登州集结的一万多人,均军械甲胄齐备。且战意旺盛,士气高昂。
每个将领见到统帅,都会不约而同地问一个问题:要去哪里打鞑子。
“不可说,不可说。到了地方,你们就知道了。”
陈子履笑而不答,让众将抓紧时间准备,黄龙的运兵船一到,立即登船,不得耽搁片刻。
这日黄龙遣快船来报,水师正在集结,战船马上就到。
与此同时,城外也来了一大批援兵。
刘泽清带着七八个将领,径直闯到巡抚衙门,一见到陈子履,纳头便拜:“督师出征,岂有不带末将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