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我敢高声语(2 / 2)
他的志向,不在于寒窗苦读,通过层层选举获得官位,而在于通过不走寻常路的方式,让伯乐来发现他。
显然,太守并不是他所认为的伯乐。慢慢地,白松意识到,隐居深山也许最终会无人识。于是他离开山中,去探索匡山周边的地区,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寻找可能的贵人毛遂自荐。
像是一只鸟儿,羽翼丰满之时离开鸟巢,飞向更为辽阔的天空。
他的第一站是成都,由此开启了他几十年的漫游生涯。是年春天,十九岁的白松从江油南下,到达成都,登上了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琼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登锦城散花楼》成都古代被称为锦城,“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说的就是成都。
由于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富饶的物产,秀丽的山川,成都古往今来被誉为“天府之国”,很早就有比较发达的织锦手工业,华美精致的蜀锦就如同成都的山河一般秀美,锦城之名由此而来。
一个春天的清晨,初生的霞光照耀着美丽的锦城,将散花楼染成了金色,沐浴着一片金色光芒,这座城渐渐地苏醒过来,显示出它生机勃勃的模样。
白松望着由“天女散花”而得名的散花楼,它似一个清晨刚刚梳妆完毕的美人,安静地伫立在万丈光芒之中。
散花楼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美轮美奂,窗棂被朝霞镀上金色,门上的彩绘如同锦绣一般精美,珍珠做成的门帘,挂在银色的帘钩上。他一边细细欣赏着,一边攀登着这座楼,高高的梯子一眼望不到头,消失在碧绿的树丛中,仿佛是被注入了仙气,才会如此美丽,好像不属于人间。花费了许多的力气与时间,白松攀上了散花楼,凭栏远眺。
已经是日暮时分,锦城的美景尽收眼底,一时间,他忘却了所有的烦忧,世间的一切人与事都变得渺小。忽然下起了昏暗的暮雨,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锦城流动。散花楼的美景令诗人如痴如醉,仿佛登上楼后不是身在楼中,而是到了九天云霄之上。宋末蒙古军队入侵时,散花楼被毁,没有留下供后人考证的史料,这一座早已在历史中消失的楼,因为白松的诗句,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想,这便是白松诗歌的魔力。
一座高楼,在霞光中金碧辉煌,摇曳着流光溢彩的珍珠门帘,攀上高耸入云的梯子,仿佛置身于天上人间。
这样一座楼,让白松心潮澎湃,惊叹不已,诗人在这里俯瞰锦城的山河时,忘记的烦恼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
白松没有写,却好像又抒发了万语千言;散花楼没有实体的存在,却早已在另一个世界存在了千百年。
可以肯定的是,到达成都的青年白松,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
他将他的豪迈胸怀融入他所看到的自然山水、亭台楼阁中,自由地抒发着他的浪漫个性。
想象已久的未来距离如此之近,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