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三军围捕 公子江行(1 / 2)
钱塘王城大内,崇正殿。
鎏金王座之上,新君风元白正襟危坐。
一众文武官员位列殿中,恭敬地立在堂下。
两位衣着华贵,刺蛟绣蟒的侯爷坐在玉阶前,分别是白鹿侯风元匡和江南伯风元弼。
小王爷风元暮则坐在一把雅明的圈椅上,无聊地摆着两腿。
十几日前。
风元白担心谋事时各地边军生乱,便矫诏命各地首辅回京述职,海州的水师将军袁回灯也已奉诏入京。
袁回灯虽为武官,上殿朝议却只着文袍,只见他两手捏紧圭板,恭谨地奏拜道:
“启奏王上,微臣近日听闻姑苏典军出了大乱子,不知王上是否知晓?”
风元白近日来久居深宫,又劳心登基与和亲之事,至于典军发生了什么却不曾听闻,只道:
“典军出了何事?孤不知,袁将军但说便是。”
袁回灯朝玉阶上看去,不经意地瞄了一眼风元弼,见风元弼轻微地努了努嘴,便放心大胆地奏道:
“启奏王上,臣在姑苏的密探已探明,那典军掌门武长卿的高徒竟然是徐国的宗室余孽,如今却已出逃,臣派人四处打探,至今仍无消息。”
“宗室余孽,谁?”
风元白一听便仔细回想着,徐国宗室的人,会是谁呢?
袁回灯禀道:
“启禀王上,此人正是徐国世子云台王木成康的儿子,公子江。”
“公子江?孤拜入典军七年,却从未听闻典军有过这号人物。”
风元白轻笑道。
袁回灯又奏道:
“王上,那公子江名为木江行,化名为玉裁,已潜入典军数年。
臣的密探前些日子在姑苏龙女湖码头发现了徐国中将军鱼不平的坟茔。
臣揣测二者必有联系,兹事体大,臣便擅作主张,经多方查探,原来那鱼不平正是木江行的养父。
此二人在姑苏已经潜伏十几年,至于其目的,微臣无能,尚未查出……”
风元白听到“玉裁”两个字,心中大惊。
“你说什么?化名为玉裁?你确定吗?”
“回王上,千真万确。”
袁回灯信誓旦旦的话语让风元白一时失了神。
玉裁居然是徐国人?
和玉裁同窗数年,孤竟然全然不觉!真是匪夷所思!
风元白定了定心神,沉声问道:
“那鱼不平是怎么死的?查清楚了么?”
袁回灯跪在地上,奏拜道:
“启禀王上,臣已查明,那鱼不平化名为玉鸣,与公子江名为父子,隐居在姑苏南郊的明湾村,并以镖师身份为掩护。
至于其死因,只因鱼不平已死,事关重大,臣不敢轻易决定,特来请命。”
风元白微微一笑。
“袁将军,你做得很好,不是有鱼不平的坟茔么?
去,派人掘开,一验便知,查出死因,速速来报。”
袁回灯磕头领命,转身奔出大殿。
见袁回灯已经走远,风元白转脸朝江南伯风元弼说道:
“四哥,你这奴才还真不错,对你可是忠心耿耿啊。”
风元弼脸上一抽,拱手道:
“臣与袁将军都是王上的臣子,为王上分忧实乃本分之事。”
“好了好了,四哥紧张什么,孤跟你开个玩笑。”
风元白看着江南伯手足无措的样子,又道:
“四哥,那玉裁人呢?找着了么?”
“启奏王上,此事由袁将军亲自过问,臣不知。”
风元弼推脱道。
“四哥倒是机敏,可水师将军,一介武夫,查疑侦案之事岂能胜任。
孤觉得此事还是得交给心思缜密之人来办才可靠,孤倒有个合适人选,四哥?辛苦一趟?”
风元白语气含威,无可推脱。
宰相齐胜见状,谏言道:
“启奏我王,老臣以为那鱼不平的死因无需查验,老臣似乎已经知晓。”
“哦?齐大人有何高见?说来听听。”
风元白来了兴致。
宰相齐胜奏道:
“敢问我王,那鱼不平若死,谁能受益?”
风元白道:
“孤不知,还请齐大人指教。”
“老臣不敢,启禀我王,袁将军既已查出公子江的身世,而鱼不平又是其养父,如此个中关系便一目了然,那鱼不平必然是木成康的肱骨之臣,不然何以将公子江交付于他?”
齐胜顿了顿,又道:
“至于鱼不平的死因,老臣斗胆猜测,定是徐国国君派人追杀所致。”
风元白点着头。
“嗯,宰相说得有理,接着说。”
“与其听凭袁将军所言,鱼不平和公子江是混入姑苏,潜伏典军,老臣以为倒不如说是逃亡。”
“至于公子江的下落嘛,既然袁将军只发现了鱼不平的坟茔,那么公子江便有可能已经逃脱……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加派人手,务必赶在徐国之前找到公子江。”
“找到以后呢?孤又能如何呢?”
风元白追问道。
宰相齐胜嘴角邪笑。
“找到以后嘛,我王就可执天下牛耳,延揽金陵之地……”
风元白略微思忖,脸上转尔泛起笑容。
“齐大人是说……孤明白了!”
风元白一拍王座,大声命道:
“白鹿侯,这事就交给你去办,按齐大人所说的,务必赶在徐国人之前找到公子江,万不容失!”
白鹿侯风元匡一脸茫然,只得道:
“臣,臣领命。”
宰相齐胜欣然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