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闽南王妃(2 / 2)
又因她原是唐知味身边的人,萧软软难免多看重了几分,便提了她打理自己的衣裳首饰。
两个丫鬟麻利地伺候萧软软洗漱妥当,小乔取了梳子为萧软软通发,殷勤问道,“郡主今天想梳什么发式?”
小乔擅长所有和打扮相关的事,比如梳头发,她会梳二百多种发髻。
萧软软兴致缺缺,“随便”。
这些天,萧软软的回答就没变过。
小乔早就习惯了,顾自道,“今儿天阴,要穿鲜亮些的才好看。
正好昨儿王妃命人送来了新做的春衫,有一件粉绿色的纱纹大袖衣,正好可以今天穿。
那件衣裳配单螺髻,再戴上那顶绣草冠儿,肯定好看!”
小乔喜滋滋地念叨着,漂亮妩媚的脸上光彩焕发。
漂亮的衣裳,漂亮的发髻,漂亮的首饰,这才是她小乔啊!
自从被唐大人送给郡主,她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又有了希望!
她一定要把郡主伺候好了,要是被郡主遣还回唐大人身边——
小乔忙刹住思绪,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唐大人吩咐的事,她都办得妥妥地,他不会那么无情——的吧?
萧软软恹恹地任由小乔折腾,最后瞥了一眼镜子中那个又麻烦又碍眼的绣草冠儿,忍了忍,到底还是没拔下来。
她刚打扮妥当,闽南王妃就遣人来叫她一起去用午膳。
闽南王不在府中,闽南王妃和她小弟萧庭都在。
闽南王妃见了她就笑道,“今儿打扮得好看,终于有个姑娘家样子了”。
那绣草冠儿看着就麻烦,戴起来更麻烦,她都不敢有大动作,生怕动作一大,冠儿就歪了,甚至飞了。
只她没什么兴致,也就懒得多说,只道,“小乔挑的”。
闽南王妃的目光就落到了小乔脸上,上下打量了一番,赞叹开口,“果然是唐状元身边的人,钟灵毓秀。
那天乍一看,已是惊艳,这仔细一瞧,更漂亮了”。
小乔忙跪下磕头,闽南王妃摆手,“起来吧,你做得很好,以后要多劝着郡主打扮打扮自己”。
小乔起身谢恩,闽南王妃苦口婆心劝道,“软软,这女儿家就要有女儿家的样子。
就算针线女红做不好,总也该好好打扮自己个儿。
正好我今天不忙,用过膳,咱们娘儿俩一起出去逛逛,看看时兴的布匹首饰”。
闽南王妃是个美人,也爱美,最喜欢的就是逛衣裳、首饰铺子,逛起来没完没了。
萧软软立即拒绝,“我下午有事,让小弟陪你”。
闽南王妃瞪她,“你能有什么正经事!跟我一起去逛铺子!”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用过膳后,萧软软苦着脸随着闽南王妃出了门。
鉴于闽南王妃挑衣裳首饰的时候,最喜欢问别人好不好看,怎么搭配才更好看。
萧软软把小乔带上了,希望她娘发现小乔是个人才后,能放她一马。
王府的车驾直奔琅玕阁。
闽南王妃挑首饰,不像大多数贵妇般坐在雅间里,让女掌柜将东西送上来,她喜欢绕着柜台自己挑,一个个地挑,一个个地试。
当然,一楼、二楼那些便宜货,她是看不上的,她直接上了三楼。
三楼柜台上的珠宝首饰,在全大萧都是最顶尖的。
一般人根本不敢上三楼,上得起三楼的又大多直接去了雅间。
整个三楼悄无一人,十分清净,只一个女掌柜守着。
女掌柜不认识她,却认识萧软软。
偏偏闽南王妃瞧着又极年轻貌美,任谁第一次见了,都不会觉得她会是萧软软的亲娘。
她一时把不准她的身份,只殷勤伺候着。
闽南王妃久未进京,只觉整个琅玕阁的首饰都变成了自己陌生的款式,件件亮眼,不一会就挑中了七八件,又催着萧软软挑。
女掌柜笑得脸上褶子堆了一层又一层,这是哪位贵人降临!
这么贵的首饰竟然一挑就是七八件,竟然还要再挑!
她正揣测着闽南王妃的身份,就见闽南王妃又拿起了一顶花冠,惊奇问道,“这是真花还是假花?”
女掌柜忙殷勤解释道,“是假花,用通草一根根拈出来的,可保二十年栩栩如生,颜色不败的。
因着这花冠上的四季花儿都有,又有个雅名儿,叫做一年景”。
一年景?
百无聊赖坐在一旁喝茶发呆的萧软软扭头看了过去。
闽南王妃见她感兴趣,隔空往她头上比了比,笑道,“果然有趣雅致,最是适合你这样的小姑娘戴了”。
萧软软立即扭过头,“我不要!”
“德行!”
闽南王妃笑骂,女掌柜生怕生意跑了,忙又道,“这一年景,最开始是唐状元为贺白神医及笄,遍寻古方,做了出来。
白神医戴出来后,大姑娘、小媳妇们就没有不羡慕的,纷纷效仿。
可通草难得,会用通草拈花儿更难得,再难凑出一年之景的。
我们东家也是喜欢得不得了,一直说这样的好东西,要是琅玕阁没有卖的,实在是砸了琅玕阁的招牌。
去缠了唐状元许久,唐状元才勉为其难给我们东家做了三顶。
第一顶,我们东家自己留下了,留给自家姑娘做嫁妆。
第二顶,刚摆出来就被东上掌柜买了去,送给安乐公主。
这是第三顶,今儿中午才刚刚送来,贵人是来得巧,再迟上个半天,想买都买不着!”
“竟然还有这样的典故——”
怪不得软软是这副模样了。
女掌柜正要再鼓动如簧巧舌,就听一道温雅含笑的声音从楼梯处传来,“掌柜的却也不必夸大其实。
你们东家原是出了一万两一顶的工费,请唐某帮忙做的。
这位贵人若是也肯出一万两,想要多少一年景,唐某都保证贵人能买得着”。
话音未落,唐知味已到了跟前,见了闽南王妃微微一愣,随即俯身见礼,“原来是王妃,失礼了”。
“唐大人客气了”。
闽南王妃还了半礼,又叫萧软软,“软软,还不快来向唐大人见礼?”
萧软软十分敷衍地行了个礼。
唐知味也不在意,笑吟吟朝闽南王妃一拱手,“王妃气质清雅,如宋词婉丽。
这顶冠儿鲜艳太过,却是配不上王妃。
王妃如果喜欢这一年景,唐某重新给王妃攒一个。
取春之铃兰,夏之茉莉,秋之玉簪,冬之水仙,定然极合王妃气质容色”。
“……娘子气质清雅,如宋词婉丽,如春之铃兰,夏之茉莉,秋之玉簪,冬之水仙……”
闽南王妃面色发白,勉强镇定笑着,心中却惊疑难定,是巧合,还是那人犹自有党羽残余,又认出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