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队伍壮大(1 / 2)
对于三人今天的收入,杨齐也没有在意,周大壮三人收破烂,只是杨齐一个小小的准备而已。
随着时间流逝,四九城的初雪也降下来。
周大壮三人已经收了一个月的破烂,正好拿着这一个月来赚的钱的一半来杨齐家里。
“杨叔,这是我们这个月的收入,还有这个是账本,你看看。”周大壮把钱和三本笔记本放到杨齐面前的桌子上。
杨齐笑着点了点头,并没有钱看账本或者是钱,而是问道:“和我说说,这一个月你们赚了多少钱?”
说到这个,周大壮就来了兴趣,“杨叔,这个月我们三个人一共赚了四百一十二块钱三毛五分钱,给你拿来了一半,二百零七块钱。”
三个人一个月就赚了四百多块钱,在这之前是三人不敢想象的。
虽然三人现在是一起算钱的,但个人赚到多少,都是分开算的,周大壮最后分到八十来块钱,这是什么概念,这一个月赚的钱,抵得上之前种菜五个月。
虽然个体户不好听,收破烂更加不好听,但钱赚得多呀!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和政治挂帅的年代,拥有一个“单位”是体面、有保障、有社会地位的象征,而没有单位、自己“单干”的个体户,则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不三不四”的人。
而且,在找对象方面,“国营单位职工”是极具吸引力的条件,而“个体户”则几乎是一个负面标签,很多女性及其家庭认为个体户收入不稳定、社会地位低、没有前途,不愿意与之交往。
个体户的经营行为很容易与“投机倒把”联系起来,被认为是通过“钻空子”、“倒买倒卖”发财,其财富来源会受到质疑,而非认可。
总结一句就是,现在的个体户是经济上的“先锋”,政治上的“边缘”,社会观念中的“异类”。
周大壮三人最开始收破烂时,家里人还是反对的,希望他们能够找一个工作去上班,哪怕是临时工也比收破烂强。
但是,看着拿回家的钱,每天都是几块,家人也不再反对。
“不错,现在已经下雪了,就不要去收了,等明年开春之后再开始吧!”
三人一愣,这要歇那么几个月,这怎么行。
“杨叔,没事,现在雪下得还小,咱们再去几天,等雪下大了,咱们再停下来了。”最好还是第一次反对杨齐,周大壮说话都有点,小心翼翼的。
“行,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就好,在外面最主要的就是照顾好自己。”说着,杨齐拿起桌子上的钱,从中数出六十块钱,“这个给你们的,一个人二十。”
“杨叔,我们的一半我们自己收着了。”
“这是给你们的奖励,赶紧收着。”
周大壮三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接过了钱。
周大壮捏着崭新的二十块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钱不仅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更包含着杨齐的关怀。
“账本就自己带回去,我就不看了。”
“杨叔,其实还有一件事,我们准备和你商量一下。”周大壮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