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神迹(2 / 2)
墨月亦轻声开口,她的声音空灵悦耳,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如同清风拂过草原:“圣主慈悲,泽被苍生。望尔等安居乐业,虔心向善,共建祥和家园。”
两人在空中停留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接受万民朝拜。随后,剑光再次亮起,如同来时一般,朝着远处飞去,消失在天际尽头。
神迹消失,但带来的震撼却久久无法平息。牧民们依旧长跪不起,激动地议论着、祈祷着。
玄鹿道人适时地高声宣布:“梵天殿开光圆满,圣主显圣,佑我草原。自今日起,尔等可常来祭拜,虔诚祈祷,圣主必能感应。”
顿时,无数牧民争先恐后地涌入梵天殿,向那尊白玉神像献上最虔诚的祭品和叩拜。香火之旺盛,瞬间超过了旁边的三清主殿。
梵天圣主张墨和圣女墨月的形象,伴随着这“驭剑飞行”的一幕,深深地烙印进了每一个在场草原牧民的心中,并随着他们的口耳相传,以更快的速度席卷整个草原。
“燕州显圣”事件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首先,它极大地巩固和提升了张墨“梵天圣主”的地位。在此之前,虽然幻阁传播已久,但更多是依赖于预言、传闻和小范围“神迹”。
而这次,是在数万双眼睛的注视下,公开“显圣”,其冲击力和可信度不可同日而语。
张墨是“长生天与梵天共同选定之神”的说法,从此深入人心,成为了草原上许多牧民坚定不移的信仰。
甚至开始有传说,称虔诚祈祷者,在梦中得到了圣主的启示;家中供奉圣主像的帐篷,牛羊会更加肥壮,家人会无病无灾。
其次,它极大地促进了北疆对草原的统治。
宗教信仰与政治统治相结合,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牧民们对北疆官府的政令不再仅仅是出于畏惧,更多了一层宗教般的顺从。
缴纳赋税、服从征调、遵守律法,被视为对“圣主”忠诚的表现。
北疆派往草原的官员发现,他们的工作变得前所未有的顺畅。许多部落首领也更加主动地配合官府,甚至以能到云州觐见“圣主”为最高荣耀。
再者,它加速了胡汉融合与文化认同。梵天殿成为了草原上一个新的文化中心。不仅牧民前来祭拜,许多迁居至此的汉人移民也会来上香。
共同的信仰,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道观中的幻阁道士除了主持宗教活动,还传授简单的医药、历法知识,调解部落纠纷,进一步促进了草原的文明开化和秩序稳定。
当然,并非所有部落都完全接受。一些偏远地区或原本巴特尔王庭的死忠部落,仍对“梵天圣主”抱有疑虑甚至敌意。
但在大势所趋之下,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活动空间也被不断压缩。
北疆都督府内,张墨看着各地呈报上来的关于草原秩序井然、赋税增收、民心归附的报告,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幻阁此法,虽略显虚妄,但于稳定草原,收效甚巨。”张墨对墨月道。
他自身修为高深,深知所谓“神迹”背后的原理,但并不妨碍他利用其达到政治目的。
墨月点头道:“信仰之力,有时却比刀兵更能深入人心。只是夫君,这‘梵天圣主’之名,是否过于……。”她略有顾虑,树大招风,恐非全然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