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全军进攻(1 / 2)
消息传回朔风城,张墨大喜,重赏周大彪及有功将士,并特意嘉奖了工匠团队。
同时,他将崔乾佑押回朔风城,亲自劝降。
崔乾佑见西齐内斗不休,北疆势大,最终选择了归顺。张墨任命他为参军,以其对西齐的了解,参与后续谋划。
绥州陷落,对仍在死守夏州的赫连铁山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夏州彻底成为孤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北军又将崔乾佑的劝降信射入城中,动摇其军心。
赫连铁山虽仍想死战,但部下将士已无战意。最终,其副将发动兵变,擒获赫连铁山,开城向铁横投降。
至此,西齐东部凉、夏、绥三州之地,全部落入北疆之手。第四州沙州地处偏远,闻讯后,其刺史也上表请降。
吞并西齐四州之地的战略目标,经过近一年的血战、博弈与技术突破,终于艰难达成。
北疆版图大幅扩张,实力进一步增强,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宝贵的战略缓冲区和丰富的战马资源。
张墨下令,在新得四州设立河西都督府,以周大彪为都督,驻守凉州,负责消化新土,防御西齐残余势力。同时,开始逐步将主力撤回北疆本土。
西线战事尘埃落定。北疆成功吞并西齐凉、夏、绥、沙四州之地,设立河西都督府,由周大彪坐镇,负责稳守消化。
尽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北疆的版图、人口、资源,尤其是战略纵深和战马来源都得到了极大扩充,实力更上一层楼。
张墨并未在西线过多停留。南线的战报依旧如同雪片般飞来,虽然赵小七顽强防守顶住了朝廷大军的猛攻,但官州城已是伤痕累累,物资消耗巨大,将士疲惫不堪。
必须尽快回师,解决南线之患。
留下必要的守备力量后,张墨亲率十万得胜之师,浩浩荡荡,旌旗招展,踏上了东归之路。大军携大胜之威,士气高昂,行军速度极快。
消息很快传到了南线朝廷军主帅李国勇的耳中。
“什么?张墨回来了?还带了十几万大军?”李国勇正在中军大帐筹划下一次攻城,闻讯脸色骤变,手中的令箭差点掉落在地。
他深知自己麾下这十余万大军多是各地拼凑而来,战力参差不齐,能与赵小七打得有来有回已属不易,面对携大胜之威、装备精良的北疆主力,胜算渺茫。
“大帅,怎么办?是战是退?”副将焦急地问道。
李国勇脸色变幻不定。
战?恐怕凶多吉少。退?皇帝赵铎那边如何交代?
自己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寸功未立就灰溜溜退兵,依赵铎那暴戾性子,自己项上人头恐怕难保。
“传令下去,加固营垒,深挖壕沟,多设拒马,采取守势。同时……八百里加急奏报陛下,请求增援,不,请求圣裁。”
李国勇最终选择了最保守但也最无奈的策略——原地固守,将皮球踢给远在圣京的赵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