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发兵救援?(2 / 2)
救援?没钱没粮。固守?你们谁敢保证混河守得住?和谈?谁去?谁能保证张墨不会趁机勒索?”
皇帝的咆哮让大殿瞬间安静下来,群臣噤若寒蝉。
赵铎喘着粗气,目光扫过众人,最后颓然道:“传朕旨意,命混河沿线各镇,加紧防备,没有朕的旨意,不得擅自与北疆冲突。
另外,暗中派人接触西齐使者,告诉他们,朕可以象征性地提供一些粮草军械,但出兵爱莫能助。”
这实际上已经是默认了西齐的灭亡,只求能暂时稳住北疆,苟延残喘。
退朝后,赵铎回到寝宫,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对着空荡的大殿,脸上充满了狰狞和恐惧。
“张墨,张墨,你为什么不死,为什么。”他低声诅咒着,状若疯魔。
他知道,西齐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大越的末日钟声,似乎也已经敲响。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和绝望,将他紧紧包裹。他甚至开始怀疑,那三位承诺守护皇帝不被刺杀的玄坤宗高人,是否真的能挡住北疆的百万大军和那恐怖的“天雷”?
夜色深沉,养心殿内灯火通明,却驱不散皇帝赵铎心头的浓重阴霾。他如同困兽般在殿内来回踱步,龙袍的袖口被他无意识地攥得满是褶皱。
铁壁关失陷的消息,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他的心里。最初的恐惧和逃避过后,一种更深的焦虑开始折磨他。他反复权衡着利弊,脑海中两个声音在激烈交锋。
一个声音在呐喊:“唇亡齿寒,西齐若亡,北疆尽得西陲之地,实力暴增,下一个必然全力南下图你。
届时你还能还能守多久?赵铎,你现在不发兵,就是在坐以待毙。
必须救西齐,哪怕只是象征性的支援,也能鼓舞西齐士气,拖延北疆脚步,为你自己争取时间。”
另一个声音则在低语:“出兵?谈何容易?国库空虚,兵马疲惫,混河防线尚且捉襟见肘,哪有余力西顾?
西齐慕容家也不是好东西,救了他,万一他反过来咬你一口怎么办?
北疆那些‘天雷’‘快枪’,是你能抵挡的吗?别救了西齐,反而把自己的老本赔进去。不如固守,或许还能多享几年富贵……”
几天来,他寝食难安,召见了几波心腹重臣,得到的依旧是分裂的建议。
主战派如礼部尚书王焕,已是老泪纵横,以头抢地,恳求出兵;而以冯坤为首的实权派,则极力反对,不断渲染出兵的困难和风险,暗示坚守混河才是上策。
“陛下,非是臣等不愿救,实是力有不逮啊。”
冯坤跪在地上,言辞恳切,眼神却闪烁不定:“国库的情况您最清楚,去年混河水患,今年各地又有旱情,赋税收缴艰难。
大军一动,钱粮如流水,从何而来?再者,北疆势大,我军新败之余,士气低落,若远征失利,恐动摇国本。
不如谨守门户,北疆若要渡河,必付出惨重代价,届时或可寻机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