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原型机组装(2 / 2)
两个月后,一个清晨。
当最后一块自修复陶瓷瓦,被安装机器人严丝合缝地嵌入真空室内壁时,杜宇泽终于直起了疲惫的腰。
他看着眼前这个已经初具雏形的装置,它静静地矗立在大厅中央。它的直径不到五米,总重量也只有几十吨,相比于旁边那个如山一般巨大的“轩辕”,它就像一个精致的模型。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小小的“模型”里,蕴含着比“轩辕”更强大、更先进的技术和力量。
它更紧凑,更精密,也更优雅。
“将军。”杜宇泽走到林振华身边,声音因为长时间的指挥而有些沙哑,但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
“主体结构,组装完毕。”
林振华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看着这个瘦了一大圈,但眼神却更加明亮的年轻人,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两个字。
“辛苦了。”
杜宇泽摇了摇头,他的目光,重新投向那台崭新的机器。
“将军,给它起个名字吧。”
林振华沉吟了片刻,他想起了杜宇泽最初的构想——把火种,装进口袋里带走。
“就叫‘祝融’吧。”林振华缓缓说道。
“上古火神,光照四海。”
“祝融……”杜宇泽默念着这个名字,点了点头。
“好名字。”
从这一天起,“轩辕-II”有了它正式的代号。
而这尊即将为世界带来光明的“火神”,在经过最后一周的管线连接和系统联调后,终于,迎来了它接受最终审判的时刻。
杜宇泽站在“祝融”的控制台前,看着林振华、老K、陈博士、老张、王总工……所有为这台机器付出了无数心血的人,都聚集在了这个小小的控制室里。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通讯器,下达了命令。
“‘祝融’,准备首次点火。”
2号实验大厅的控制室,面积比“轩辕”的控制大厅小了一半,但此刻的空气,却仿佛凝固了一般,紧张得让人窒息。
所有人都紧紧地盯着主屏幕,那里显示着“祝融”装置内部的实时画面。
和“轩辕”那庞大空旷的真空室不同,“祝融”的内部空间显得异常紧凑。闪烁着暗光的自修复陶瓷第一壁,与中心处复杂的偏滤器结构,构成了一个极具未来感的内腔。
林振华、老K、陈博士,所有项目的核心负责人都站在杜宇泽身后。他们的手,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都攥得紧紧的。
这一次点火,承载了太多的期望。高温超导材料、自修复陶瓷、全新的磁场构型、混合式脉冲电源……过去几个月里,所有人的心血,所有的技术突破,都将在这短短的几秒钟内,接受最严苛的检验。
这已经不是一次单纯的实验,这是对整个小型化技术路线的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