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致命的共振(1 / 2)
控制室里的欢呼声渐渐平息,但每个人脸上都还洋溢着激动和喜悦。林振华用力地拍着杜宇泽的肩膀,声音洪亮:“好小子!干得漂亮!虽然有点小瑕疵,但主体技术路线被证明是完全可行的!这是天大的功劳!”
陈博士也走了过来,他看着杜宇泽,眼神里满是赞许:“宇泽,你那个自修复陶瓷的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刚才那一下等离子体破裂,能量冲击那么大,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没想到它真的自己‘愈合’了!这为我们后续的高功率实验,提供了最关键的保障!”
老张和王总工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汇报着各自负责的系统在刚才的实验中表现完美。
“老张,王总工,陈博士,你们先别高兴得太早。”
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杜宇泽的声音不大,却像一盆冷水,让所有人都冷静了下来。他没有参与庆祝,从实验结束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坐在主控台前,调阅着刚刚生成的海量数据。
“出问题了。”杜宇泽指着屏幕上一条不起眼的曲线,那是一条来自安装在“祝融”支撑结构上的高频振动传感器的数据。
“你们看这里。”他将曲线图放大,时间轴精确到毫秒。
众人凑了过去。只见在点火后的大约0.9秒,这条原本平直的曲线,开始出现极其微弱的、有规律的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频率也越来越高。在1.1秒,也就是等离子体开始不稳定的那个瞬间,这条曲线的振幅,猛地飙升到了一个峰值。
“这是……机械振动?”老张是搞制造的,对这个最敏感,他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怎么会有振动?我们的安装精度是前所未有的,所有部件都做了动平衡测试,不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一位等离子体物理专家推了推眼镜,说道:“会不会是等离子体自身的不稳定性,比如某种撕裂模,传递到了结构上?”
“不是。”杜宇泽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猜测。他调出另一组数据,是磁场线圈的电流频率图。
“你们看,振动的起始频率,是120赫兹。而我们的脉冲电源,在向超导线圈供电时,产生的一个伴生电磁波频率,恰好也是120赫兹。”
杜宇泽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祝融’的结构太紧凑了,线圈和支撑结构几乎是贴在一起的。这就导致了一个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磁场和机械结构的共振。”
“共振?”林振华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也知道这个词意味着什么。小到一座桥,大到一架飞机,都可能因为共振而解体。
“没错,就是共振。”杜宇泽的语气很严肃,“就像我们推秋千,如果每一次推的频率都和秋千摆动的频率一样,秋千就会越荡越高。现在的情况是,磁场在用一个特定的频率,持续不断地‘推’我们的支撑结构。一开始,振动很小,我们根本感觉不到。但随着能量的累积,振动会越来越强。”
“在1.1秒的时候,支撑结构的振动幅度已经超过了0.1毫米。这个数值,恰好是我们要求的线圈安装精度极限。也就是说,在那一瞬间,整个磁场线圈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偏移,磁场出现了‘漏点’,等离子体才会瞬间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