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点拨”??(1 / 2)
次日陆摇没有像往常一样继续下村调研。一方面,苏倩倩尚未从县城返回,镇委和镇政府的主要领导不能同时缺席,需要有人坐镇处理日常事务。
另一方面,连续数日高强度的下乡奔波,他自己虽然还能坚持,但跟随的司机和车辆都需要休整缓冲。
工作之道,讲究张弛有度。
他坐在镇长办公室里,梳理着连日来调研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门推开,镇委专职副书记覃振华笑着走了进来:“陆镇长,忙着呢?”
“覃书记,快请坐。”陆摇起身相迎,对于这位在镇上工作多年、熟悉本地情况的老书记,他保持着应有的尊重。
两人在沙发上坐下,寒暄几句后,陆摇主动将话题引向正轨。他将一份初步整理成文的新竹镇灾后重建草案,递给了覃振华。
“覃书记,你是老前辈,在镇上工作多年,情况最熟悉。这是我根据这几天调研思考,初步形成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想请你把把关,提提宝贵意见。”
陆摇语气诚恳,“我打算在近期召开的镇党委扩大会议上,正式将这个方案提出来讨论,争取形成共识,上报县委。”
他心中有自己的算计:通过党委会的形式将方案公开化、程序化,形成集体决议的态势,即便苏倩倩内心反对,也要面临集体的压力。
她要么被迫同意,要么就必须拿出同样有分量的替代方案,或者兑现她“去搞钱”的承诺。
无论如何,都能逼她为新竹镇实实在在的做点事,而不是一味回避和拖延。
覃振华接过材料,推了推老花镜,仔细地翻阅起来。起初他的表情还比较平静,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眼神中透露出惊讶和越来越浓的赞赏。他时而点头,时而陷入沉思。
足足看了二十多分钟,覃振华才放下材料,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再看向陆摇时,目光已经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钦佩和感慨:“陆镇长!了不得!真是了不得啊!后生可畏!说实话,我在新竹镇工作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任领导,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系统、如此大胆、又如此切中要害的发展规划!你这方案,要是真能实现,新竹镇几万老百姓,都得给你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