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时代的挑战(2 / 2)
“从文档管理到外协对接,从数据录入到系统维护,哪个环节掉链子都得耽误大事!”
“楚工,你负责所有技术文档的标准化管理和流转协调。记住,任何环节的延迟都不能超过两小时!”
楚星河铿锵有力的回答道:“明白。”
质量控制组那边传来争论声。韩云天正在和技术部的人争执。
“这个公差范围根本达不到量产要求!你们设计的时候考虑过工艺可行性吗?”
技术部的工程师反驳:“这是理论计算的最优值!要是放宽标准,性能起码损失百分之十!”
“你们这样,性能再好造不出来也是白搭!”韩云天拍桌子,“必须重新评估!”
材料组会议室里,刘希尧的声音透过门缝传来。
“高超声速下的热防护材料要同时满足耐高温、抗冲刷、轻量化三个要求。现有材料体系都要重新评估!”
“刘工……”一个年轻研究员怯生生地问,“这么短时间要完成这么多新材料验证,可能吗?”
刘希尧沉默片刻,声音突然坚定:“不可能也要变成可能!记得当年搞'两弹一星'的时候,前辈们用算盘都能算出数据。”
“现在我们条件好多了,有什么理由说不行?”
走廊上,我遇到三车间的主任周平原,他正抓着生产计划员交代任务。
“从明天开始,所有生产线为'利剑'项目让路。告诉兄弟们,接下来五年要准备掉几层皮了!”
回到办公室,楚星河一边整理会议纪要一边叹气:“孙工,我看各个部门都在叫难。指标压得太死了,一点缓冲余地都没有。”
我打开电脑开始列工作计划:“正是因为难,才更需要我们做好后勤保障。”
“记得上次‘争气机’项目吗?开始时谁都说不可能,最后不也啃下来了?”
“那倒也是。”楚星河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
“对了,刚接到通知,明天要开全集团动员大会,所有中层以上干部都必须参加。”
深夜十一点,我还在核对各部门提交的需求清单。手机震动,是男友发来的消息:“还在加班?晚饭吃了吗?”
我这才想起还没吃晚饭,回复道:“吃了,你早点休息。”放下手机,我继续盯着屏幕上的数据。
这时内线电话响起,是赵工:“孙琳,总体部刚提交的第一版技术规范你收到了吗?”
“明天上午九点前要完成格式审核,十点就要报集团审批。”
“收到了,正在处理。”我看了眼时间,“保证按时完成。”
挂掉电话,楚星河凑过来:“孙工,你先去吃点东西吧,这里我盯着。”
“不用,”我摇摇头,“把最后这部分弄完。你去把各小组的联络表更新一下,明天一早要发下去。”
凌晨两点,我终于完成所有文档的初审。关上电脑时,发现楚星河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块饼干。
我轻轻给他披上外套,走到窗前。
厂区的灯光星星点点,几个车间还亮着光。远处试验场上,一架战机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利剑”二字的重量。它不只是一型导弹,更是一个国家面对挑战时亮出的决心。
五年很短,但足够一代人完成一次跨越。
利剑出鞘,唯有前行。这五年,将是我们这代军工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夜色渐深,但我知道,这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