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内部的声音(1 / 2)
我走进北峰航空定期举行的青年员工座谈会现场,会议室里几个年轻面孔正交头接耳着,他们声音虽然不大,但能听出议论的焦点。
“孙工,您来得正好。”主持会议的小李连忙起身,“大家正聊到最近网上的舆论风波。”
我点点头在前排坐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技术员和工程师们。
这一刻,空气里飘着一丝不安。
质量控制部的小陈率先开口,“孙工,现在外面传得很难听,说咱们‘雷霆-10’的射程数据造假……”
“就连我爸妈都打电话来问,说邻居传咱们的导弹不如国外的可靠。”
研发中心的王工推了推眼镜:“更离谱的是说我们靠外部技术支持才突破技术瓶颈。”
“我们加班加点熬出来的成果,被说得一文不值。”
“我女朋友昨晚还劝我换个工作,”年轻的技术员小林低声说着,“说搞军工太容易惹是非……”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附和的叹息声。
我等他们说完,才缓缓开口:“当年我们搞‘争气机’项目的时候,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
所有人都抬起头看着我。
“当时有份外媒报道,说我们十年内都搞不定自研综合测试平台。”
我身体前倾,手按在桌上,“结果呢?三年后我们就完成了全自研。”
小陈犹豫道:“可这次连具体参数都被质疑……比如那个最大射程……”
“射程数据是你亲手录入的靶试结果吧?”我看向他,“去年十一月那次高原试验,你不在现场?”
小陈愣了下:“我在……当时记录的数据确实是127公里。”
“那你在担心什么?”我声音提高,“数据是我们实弹打出来的,不是他们靠键盘敲出来的!”
“可是孙工,”王工皱眉,“现在舆论压力太大,连一些业内论坛都在讨论……”
“让他们讨论!”我打断他,“‘雷霆-10’的哪个数据经不起验证?”
“复合制导系统,哪项技术不是我们自主攻关的?”
我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数字:“这些参数哪个不是经过上百次试验验证的?”
小林小声嘀咕:“可是网友说视频可以造假……”
“那好.”我转向他,“你参与过靶试视频的后期处理,告诉我,哪一帧画面是合成的?”
小林张了张嘴,没说话。
我放慢语速,“我们的老工程师们面对质疑,只在实验室墙上贴了句话:‘让数据说话’。”
我环视全场:“现在数据就在你们手里,测试报告、靶试曲线、质量记录,哪份材料经不起推敲?”
角落里一个一直沉默的女技术员突然举手:“孙工,我是新来的。”
“但上次整理档案时看到,‘争气机’自研前也经历过类似质疑……”
“没错。”我点头,“当时有人建议推迟发布,但项目组坚持按计划公开结果。为什么?因为真正的实力不需要包装。”
会议室门被轻轻推开,宣传处的刘铭探头进来:“孙工,有几个记者想采访……”
“让他们等一会儿。”我摆摆手,“这里的事更重要。”
我转向众人:“现在回到各自岗位该做什么?数据录入的确保每个数字准确,流程协调的盯紧每个环节。”
“谣言最怕什么?怕你较真儿。”
小陈突然站起来:“我明天就去把全部测试数据重新核对一遍!”
王工推了推眼镜:“我们组可以把复合制导的验证报告做得更详细。”
看着渐渐活跃起来的会场,我最后补充道:“记住,我们守护的不是哪个人的面子,是国家安全的底线。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