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攻坚时刻(1 / 2)
凌晨的会议室,楚星河一把推开技术支援中心的门,手里挥舞着刚打印出来的模拟数据。
“孙工,有门儿了!”他声音透着兴奋。
“结合611所那个主动散热思路,我们调整了芯片任务调度算法,模拟结果显示高温峰值持续时间可以压缩到安全范围内。”
王柏从电脑后抬起头,两眼都放着光。“稳定性呢?别是拆东墙补西墙。”
“峰值期间处理速度会有百分之三的波动,但赵工确认过,在雷霆-10的冗余设计容忍度内。”
楚星河把数据拍在桌上,“关键是,这方案不用动硬件结构,软件层面就能实现。”
梁卓如看向我,“孙工,朱总工刚来电话,问进展。厂办那边也在催,总装线等咱们这边的结论。”
“都别愣着,动起来。星河,你立刻把优化方案和模拟数据打包,形成详细报告。”
“王柏,配合算法组做最后一遍交叉验证,我要万无一失。”
“卓如,你准备向朱总工和赵工进行简要汇报的材料,十五分钟后开碰头会。”
职员中心里霎时间响起键盘敲击声和急促的对话。
“老王,把第三组数据再跑一遍!”
“收到,正在对比历史基线。”
“梁工,汇报PPT的架构图更新了没?”
“马上好,重点突出算法干预点和热管理协同机制。”
赵工大步走进来,直接凑到楚星河的屏幕前。“就是这个动态任务迁移的阈值设定?微秒级响应怎么保证?”
楚星河切换着图表,“借鉴了611所他们失败案例里的教训,我们增加了预判模块。”
“一旦监测到温度曲线有陡升趋势,提前毫秒级启动降频准备,而不是等阈值触发再动作。”
赵工盯着曲线,“风险在于预判的准确性。误判多了,会影响正常性能。”
王柏插话:“我们基于过去三个月所有测试数据的改进。误判率模拟低于千分之五。”
“千分之五……”赵工沉吟片刻,“可以接受。老朱那边我去说。你们抓紧完善方案。”
“下午两点,总装车间开协调会,需要你们做技术说明。”
赵工雷厉风行地走了。我们几个对视一眼,都知道接下来的半天才是硬仗。
下午的总装车间会议室,各环节负责人都在。朱总工坐在主位,神情严肃。
“孙琳,开始吧。”他言简意赅。
我示意梁卓如播放PPT,楚星河负责讲解技术细节。王柏盯着笔记本电脑,随时准备调取后台数据支撑。
“……综上,通过软件算法优化,我们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硬件的前提下,有效解决雷霆-10芯片在极限工况下的散热瓶颈。”楚星河说完,看向各位领导。
质量部的韩云天第一个提问:“方案模拟通过,实际装机测试的风险评估做了吗?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
王柏调出一份文件,“韩处长,风险评估报告在这里。我们模拟了二十种极端场景,唯一的影响就是刚才提到的短暂性能波动,系统稳定性评级为A。”
生产车间的周平原皱着眉:“总装流程要调整吗?时间节点卡得很死。”
我接过话:“周主任,不需要调整主要流程。只需要在最终软件烧录环节,嵌入我们这个优化补丁。工作量增加不到半天。”
采购部的金总说道:“听起来不错。但要是软件方案不行,后续硬件改进的备选方案有没有?别到时候抓瞎。”
赵工开口了:“金总,硬件方案同步在推进。但那个周期长,成本高。”
“现在孙琳他们这个方案是最快、最经济的路径。我建议,立即按软件方案执行总装,硬件方案作为备份并行。”
朱总工扫视一圈:“还有问题吗?”
“好。就按赵工说的办。孙琳,你们组负责全程技术支持,确保补丁顺利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