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下一代的守望者(2 / 2)
课间休息时,高柏龙被新人围住。有个刺猬头男生激动地比划:“高工,你刚才说的蜜罐系统,真能反钓到攻击者?”
“不能。”高柏龙擦着白板,“我们的目标是预警并拦截,而并不是反击。”
“就像孙主任常说的,守望者的职责是提前发现并阻止风险,不是等狼进了羊圈再开枪。”
我就这么听着两个新人的议论。
“高工好像比培训手册上写的还严格?”
回到会议室时,高柏龙正在演示加密算法。
有个细节讲得不太准确,我轻轻咳嗽一声。他立刻转头看我:“主任,这个地方我可能理解有偏差?”
“ZL-03算法不是简单的非对称加密。”我走到台前,拿过翻页笔。
“它在传输层加了时间戳校验,就像给每个数据包盖了火漆印。”
我在白板上画出示意图,“这是当年朱总工带队攻关的成果,为的是防重放攻击。”
高柏龙眼睛发亮:“所以上次雷霆-10试验时,数据能抗住干扰是因为这个?”
“对。”我放下笔,“好技术要传承,但更要理解设计初衷。你们年轻人思维活,要多想想怎么用新技术实现老目标。”
培训结束后,高柏龙整理着材料问我:“主任,下个月新员工车间实习,我能带组吗?”
“想带哪个环节?”
“想从最基础的物料管控开始。”他翻出笔记本,“我设计了套二维码追溯系统,把每个零件的流转路径都数字化。”
我接过草图看了看:“想法不错,但要先解决扫码枪防磁干扰问题.”
他随即掏出红笔在图上标注:“我明天就去测磁场强度!”
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我想起陈主任当年手把手教我画流程图的样子。
传帮带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两代人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相互成就。
周五下班前,高柏龙抱着平板来找我:“主任,保卫处说新系统接口要重写安全协议,但供应商说架构改动太大。”
“谁的意见?”
“供应商坚持用现成框架,说能省三十万。”他调出合同条款,“但他们的框架去年出现过漏洞。”
我拿起内线电话:“金总,新系统的安全协议必须按我们标准重写,差价厂里补。对,这是红线。”
挂掉电话,高柏龙小声说:“其实我能自己重写协议,就是需要授权……”
“给你一周时间。”我打开审批系统,“但每个代码都要双人复核,让网络安全组的人跟你搭班。”
他站得笔直:“保证完成任务!”
深夜路过机房,看见高柏龙和小刘并排坐着啃面包,屏幕上代码滚动。
网安组小刘指着某处:“这里用椭圆曲线加密更稳妥。”高柏龙点头:“对,还要加上国密算法双保险。”
这种战友般的协作,比任何培训课都更能让人成长。
周一的方案评审会上,高柏龙演示新系统时,有个老专家质疑:“年轻人追求技术先进是好事,但别搞得太复杂。”
高柏龙看看我,得到示意后答道:“李总,我们做的是军工系统,安全性和易用性必须平衡。”
“就像您当年研发的闭锁装置,操作步骤多,但确保了绝对安全。”
老专家愣了一下,居然笑了:“这小子,还知道我们的老古董?”
评审通过后,高柏龙在走廊追上我:“主任,谢谢您给我机会。”
“机会是你自己挣的。”我停下脚步,“但记住,技术会更新,设备会换代,唯有责任心的传承永不过时。”
下班时,我看见他跟新人们边走边比划:“明天教你们认扭矩扳手,那可是门学问!”声音里有种熟悉的、当年我们也有过的朝气。
站在厂门口回望,研发楼的灯光次第亮起。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代代守望者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天空的安宁。
而今天的新芽,终将会成为明天的栋梁。这大概就是“传承”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