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老朱的计划(2 / 2)
这我能怎么看?
蒋瓛虽然有心偏向朱煐,想为他说几句话,可这其中,两个是老朱的孙子,还涉及到好几个王爷,还有整个朝廷的文官集团,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旦某句话说不好,表错了态,那就是万劫不复啊!
这由不得他不谨慎。
蒋瓛想开口却又不敢开口,嘴唇嗫嚅了几下,额角也见了汗,显得十分为难。
“咱让你说,咱恕你无罪!”老朱看出了他的顾虑,加重语气说道,给出了承诺。
老朱说出这话之后,蒋瓛心里稍安,但依旧犹豫了一会儿,在心里飞快地权衡着措辞,思考着如何既能表达立场又不至于引火烧身。
过了好一会儿,蒋瓛才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字斟句酌:“陛下,燕王殿下和允炆殿下此番联手,意在针对中兴侯,其势不小。要不要.....臣去知会中兴侯一声,让他也好有所防备?”
他选择了一个相对稳妥的切入点。
蒋瓛说的这话很讲究,可谓是用心良苦,既表达了关切,又没有越界。
他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比如评价朱棣和朱允炆的行为对错,但同时又通过询问是否要通知朱煐,隐隐表明了自己关注和倾向的立场,希望朱煐能有所准备。
同时,他又默默地将朱棣和朱允炆一同密谋的事情定性为“针对”朱煐,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倾向性的描述,点明了事情的性质。
蒋瓛的这话也是一种试探,试探老朱对朱棣、朱允炆此举的容忍底线,想看看皇帝到底作何想。
而试探,也是要承担风险的,伴君如伴虎,一句话说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说出这话之后的蒋瓛十分紧张地看着老朱,心跳不禁加快了几分,等待着天子的反应,如同等待宣判。
.....
老朱眯着眼睛,让人看不清他眼中的神色,那深邃的眼眸如同古井,难以窥测。
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照在老朱的脸上,明暗交错,将他脸上的皱纹勾勒得更加深刻,也增添了几分威严。
他没有直接回答蒋瓛的问题,仿佛没有听到一般,陷入了自己的思忖之中。
老朱的心中在盘算着,快速地权衡着利弊得失,思考着如何将这件事的利益最大化,如何借此机会达成自己的目的。
思考了片刻之后,老朱才抬起头,目光重新变得清明,看向依旧紧张的蒋瓛,似乎已经有了决断。
“你说...咱大孙的本事如何?”
老朱突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跳跃的思维让蒋瓛有些跟不上。
蒋瓛一愣,被这跳跃的问题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不知道老朱这言语中的深意何在,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不过这不影响他回答,而且这个问题相对安全,不至于触及敏感领域。
“陛下,中兴侯的本事自然是有目共睹的,文能安邦,兼有理财之能,心思机敏,手段非凡,臣这么多年就没有看到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中兴侯的本事的。”
蒋瓛这番话倒是发自内心,他对朱煐的能力确实佩服。
老朱点了点头,对蒋瓛的评价表示认可,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咱大孙的本事确实是厉害,而且有些太强了,朝野上下,能与他比肩的,几乎没有。”
老朱喃喃道,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蒋瓛说,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也有一丝忧虑。
蒋瓛微微蹙眉,仔细品味着老朱的话,还是不太明白老朱话里话外想表达的是什么真实意图,这云山雾罩的话让他摸不着头脑。
伴君如伴虎,蒋瓛在老朱身边这么多年,对应对这样的情况有着丰富的经验,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沉默。
一般而言,在你不知道老朱的话里表达什么意思的时候,非到必要不要开口,不要胡乱猜测,就是最好的选择。
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果然,老朱继续自顾自地说道,思路似乎越来越清晰,仿佛在梳理着自己的想法。
“本事强固然好,可毕竟咱大孙还年轻啊。”
老朱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那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期许。
“他儿时就流落在外,更是得了失魂症,过往之事都记不得,吃了不少苦头,比不得在宫中长大的孩子。”
“靠着自己的本事通过殿试考入了朝中,如今天底下知道咱大孙真正身份的也就只有咱和你,他并无倚仗,全凭自己打拼,这份心性和能力,咱是认可的。”
“咱想历练英儿,让他更快地成长起来,能担得起更大的担子。可要是咱出手当了这磨刀石,那岂不是让咱当恶人了?万一日后坦白身份的时候,他心中对咱有怨气,不认咱了,那可怎么办?”
老朱说出了他最深层的顾虑之一,这也是他迟迟没有与朱煐相认的原因之一。
“可不历练吧,虽然英儿的能力强,但毕竟还年轻,经验或有不足,咱总归是有些放心不下。这江山社稷,未来终究是要交到可靠的人手里的。”
“咱就想趁着咱还在,咱还能帮衬着照看朝堂几年,给咱大孙好好培养培养,打磨打磨,让他成为一块真正的美玉。”
“但蒋瓛你也该明白,这不吃苦头是练不出真东西的。得让他有压力,他得有对手!需要磨刀石来磨砺他的锋芒!玉不琢,不成器啊!”
“咱之前还有些犯愁呢,这小子能力太强,进步太快,这合适的对手可不好找。一般的宵小之辈,根本不够他看的。”
“现在来看,老四挺合适啊!”
老朱越说,眼前越是明亮,仿佛解决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难题,脸上甚至露出一丝笑意。
他的心里也盘算着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越想越觉得巧妙,简直是为朱煐量身定做的历练方案。
老朱越想越是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几乎是为朱煐量身定做的历练机会,可以充分考验他的能力和心性。
朱棣的本事是几个儿子里面除了已故的太子朱标之外最强的,文韬武略,皆有建树,在藩王中也是佼佼者。
朱允炆在朝中得到了满朝文臣的支持,代表着庞大的传统势力,根基深厚。
这两个要是结合在一起,一个有权谋声望,一个有实际能力和部分势力,怎么着也该能给咱大孙起到磨刀石的作用了吧?
正好可以考验朱煐应对复杂局面和强大对手的能力,看看他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老朱的心里头暗暗思衬着,甚至开始期待起这场“较量”来,想看看自己的大孙如何破局。
.....
蒋瓛听完老朱的嘟囔,也基本清楚了老朱心里头的想法和全盘打算,原来陛下打的是这个主意!
这是要借燕王和允炆殿下来磨砺中兴侯啊!
这份深意,若非亲耳听闻,实在难以想象。
想通此节,蒋瓛心中凛然,对老朱的深谋远虑更是佩服,同时也为朱煐感到一丝庆幸,能被陛下如此看重和培养,固然辛苦,却也意味着无限的未来。
老朱看向蒋瓛,再次问道:“蒋瓛,你觉得呢?”
这次,他的语气轻松了不少,似乎已经胸有成竹。
“陛下英明,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既能历练中兴侯,又可借此观察各方反应,一举多得。”
蒋瓛没有说什么多余的话,直接表示了赞同,这次是真心实意。
他明白,老朱已经做出了决定,他只需要遵从即可。
事实上很多时候,别人问你怎么看,其实并非是真的想要听取你的看法和意见,而是他本来就已经想好了主意,希望得到你的认可和附和,确认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老朱此时便是这种情况,他需要的不是一个谋士的建议,而是一个执行者的认同,一个能够理解并贯彻他意图的心腹。
......
当天下午,朱允炆就听从了吕氏和黄子澄的话,来求见老朱了。时机要趁早,免得夜长梦多。
当然,这每日给老朱炖的鸡汤自然是省不了的,这是他现在最能体现孝心,也是最能接近老朱的方式,是他目前唯一的优势。
朱允炆先是和往常一样亲自去了御膳房,屏退了宫人,不假手他人。
在他亲自把关下,看着火候,掌控时间,炖好了鸡汤,然后小心翼翼地端给了老朱,一路都不敢快走,生怕洒了,显得无比虔诚。
他见到老朱的时候,老朱依旧是在御书房里批阅奏章,仿佛永远有处理不完的政务,那堆积如山的奏章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檀香袅袅,青烟缭绕,带着安神的气息,让这严肃的御书房多了几分宁静。
一入御书房朱允炆就闻到了这熟悉的淡淡香味,心神也不由自主地安定了几分,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皇爷爷。”朱允炆轻唤了一声,声音不大,带着恭敬,甚至有一丝孺慕之情。
老朱仿佛后知后觉一样,从奏章中抬起头,看到是朱允炆,脸上当即就露出了和煦而慈祥的笑容,那笑容看起来无比真诚。
朱允炆看到老朱的这慈祥的笑容,顿时心中有种难以抑制的欣喜之感,仿佛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多日的辛苦似乎都值得了。
他感觉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努力终于有了效果!
皇爷爷终于看到我的孝心了!
这无疑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这段时间的表现,每日不间断的嘘寒问暖,亲自送汤,终于得到了老朱的认可!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之前老朱一直以来都对朱允炆不假以词色,大多时候都是严肃的,甚至带着审视,哪怕朱允炆给送来了鸡汤,也没见过几次老朱的笑脸,更多是平淡地让他放下,仿佛例行公事。
可这一次,朱允炆感觉好像不一样了!
皇爷爷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
那眼角的皱纹都带着暖意。
这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吗?
一定是我的孝心感动了皇爷爷!
他终于明白谁才是真正关心他的人了!
想必一定是如此了!
朱允炆顿时心中大受鼓舞,有些激动,端着鸡汤的手都微微有些颤抖,差点将汤汁晃出。
“皇爷爷。孙儿给您送鸡汤来了!您批阅奏章辛苦,喝点汤补补身子。”
朱允炆的声音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那是激动所。
“哈哈哈哈,好好好,鸡汤好啊,放这儿吧,爷爷就爱喝你送来的这点鸡汤。”
老朱笑道,语气格外温和,与以往的严肃判若两人。他甚至还伸手轻轻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这个亲昵的动作更是让朱允炆受宠若惊。
朱允炆听话地将鸡汤放到了堆满奏章的桌案一角,小心地避开那些重要的文书,动作轻柔,生怕打扰到老朱。
......
一旁。
如同影子般侍立的蒋瓛看着此情此景,默默闭上了眼睛,心中暗叹一声。
他知道,肉戏就要开始了。
他是知道内情和老朱的打算的,看得分明,心中不免为朱允炆默哀了一瞬......
而且蒋瓛作为老朱的心腹,对老朱的了解几乎无人能出其左右,深知这位皇帝陛下的心思有多么深沉,手段有多么老辣。
眼下老朱的这番反常的亲切态度,这哪里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分明是盘算着挑拨,给允炆殿下灌迷魂汤,让他当愣头青冲上去,和燕王朱棣绑一块儿,去给中兴侯朱煐当磨刀石嘞.....
可怜允炆殿下还蒙在鼓里,以为终于得到了圣心,殊不知已经一步步走进了陛下设好的局中......
.......
“皇爷爷,您辛苦了。”
朱允炆将鸡汤放好,然后目光落在桌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奏章上面,一脸真诚和心疼地说道,那表情拿捏得恰到好处。
“害,这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咱是皇帝,这些都是咱应该做的,为国为民,不敢言苦。”
老朱摆摆手,一副不在意的样子,但看向朱允炆的目光更加“慈爱”了,那眼神足以融化冰雪。他甚至微微倾身,仿佛在仔细端详这个孝顺的孙子。
“允炆啊。”
老朱看向朱允炆,眼神中充满了“欣慰”和“慈爱”,仿佛看着最疼爱的孙子。那目光中甚至带着几分追忆,似乎在朱允炆身上看到了已故太子的影子。
“皇爷爷。”
朱允炆恭敬地低下头,聆听着老朱的教诲,心中充满了期待,等待着那个他梦寐以求的承诺。他的心脏砰砰直跳,几乎要跃出胸腔。
老朱脸上满是笑容,语气温和得能滴出水来:“还是你孝顺咱啊,知道心疼爷爷。比那些个不成器的强多了。”
“这段时间也是辛苦你了,日日都惦记着咱这把老骨头。”
老朱感叹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感动。他轻轻摇头,一副感慨万千的模样。
“皇爷爷为国操劳都不辛苦,允炆不过是给皇爷爷送送鸡汤,跑跑腿,有什么辛苦的?这是孙儿应尽的本分。”
朱允炆嘴里说着谦逊的话,可心里头却是美的不行,像喝了蜜一样甜,觉得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感觉自己仿佛踩在云端,飘飘然不知所以。
他送了这么久的鸡汤,还从来没有被老朱如此直接地夸赞过孝顺和辛苦.....
今天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好运终于降临了!
老朱一脸慈祥地看着朱允炆,仿佛在看一件贴心的小棉袄,眼神温暖得能让人沉溺。他轻轻捋了捋胡须,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这样吧,”
老朱仿佛心血来潮,看似不经意地说道,实则每一步都在算计之中,
“看你如此孝顺,咱心里高兴。你有什么想要的?或者有什么难处?咱可以答应你一件事,你看如何?”
老朱抛出了诱饵,将心中的计划给放了个引子,就等着鱼儿上钩。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实则紧紧锁定着朱允炆的每一个细微反应。
......
一旁,一直一声不吭,努力降低存在感的蒋瓛听到这里,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陛下这戏,演得是越来越足了。
还得是陛下你啊!
这老谋深算的,演技也是登峰造极。
这悄无声息的这就开始下套了,下得如此自然,如此不着痕迹。
蒋瓛看了眼一脸兴奋,几乎要喜形于色的朱允炆,心中不由感慨万分。这允炆殿下,到底还是太年轻,阅历太浅,被陛下这番表演哄得团团转,这都要被陛下你给忽悠瘸了,被人卖了还得帮着数钱呢....
蒋瓛作为老朱计划的知情人,自然是明白老朱想做什么,每一步都看得清清楚楚。
今天朱棣入宫找朱允炆联手合作,双方已经达成了合作共识,要建燕王府学宫和朱煐打擂台,这事儿陛下早已了然于胸。
眼下估摸着这位皇孙殿下正愁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或者还在斟酌如何向陛下提出让陛下担任这燕王府学宫祭酒之事呢,毕竟这需要陛下首肯。
陛下这一手“主动许诺”,简直是雪中送炭,恰到好处,悄然无声地就给这位允炆殿下下了套了,就等着他自己往里钻呢.....
而朱允炆,果然毫不意外地,上钩了。而且是以一种感激涕零、自以为得计的方式,主动跳进了这个为他精心准备的局中......
“皇爷爷!”
朱允炆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但眼中的光芒却愈发炽热。
“孙儿...孙儿确有一事相求。”
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老朱的神色,见老朱依旧面带慈祥,这才鼓起勇气继续说道:
“孙儿与四叔商议,欲效仿稷下学宫,筹建燕王府学宫。若得皇爷爷应允,出任学宫祭酒,必能...”
他的话还没说完,老朱已经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洪亮而畅快,仿佛听到了什么令人愉悦的好消息。
“好!好!好!”
老朱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咱允炆有志气!这事儿,咱准了!”
朱允炆喜出望外,连忙跪地叩首:“谢皇爷爷恩典!”
他低着头,没看见老朱与蒋瓛交换的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御书房,将朱允炆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却照不透他身前那片由最亲近的皇爷爷亲手布下的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