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朱御史,大事不好了!(2 / 2)
他的身子微微前倾,显示出对父亲的尊重,姿态放得很低。
而后目光挪到了朱允炆的身上,带着几分审视,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动作倒是快”,意味深长,话里有话。
他的视线在朱允炆脸上停留了一瞬,才缓缓移开,那一眼包含了太多未说出口的话。
“允炆,没想到你来的这么早啊。”
朱棣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好似只是随意的问候,但那话语中的深意却是不言自明,带着几分试探,绵里藏针,笑里藏刀。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袖口,动作看似随意,实则是在掩饰内心的不悦。
“今日燕王府学宫赚取了五十万两银子,这等好消息自然要和皇爷爷通禀,四叔来的也不晚么。”
朱允炆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既表明了来意,又暗指朱棣来得也不慢,大家彼此彼此,谁也别怪谁,半斤八两。
他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什么情绪,但话语中的锋芒却不容忽视。
朱棣的脸色不由得一僵,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毕竟是在老朱面前,不能失了分寸,要保持体面,顾全大局。
他轻轻吸了一口气,将心头的不快压下去,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
不过他也清楚,在老朱面前,眼下并非是两人计较这些的时候,毕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不能因小失大,耽误正事。
他的目光转向那些箱子,脸色缓和了些,这些才是今日的重点。
毕竟在明面上而言,两人还是盟友,是一起建设稷下学宫的伙伴,这份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不能让人看了笑话,丢了颜面,损了威严。
朱棣的脸上重新挂上温和的笑意,但那笑意并未到达眼底。
而这时候老朱也开口了,打破了这微妙的氛围,将注意力引到了正事上,不再纠结于这些小细节,揭过不提。
他的声音带着一贯的威严,却比平日温和些许,似乎心情不错。
老朱看着朱棣刚让人搬进来的箱子,眼中带着询问,其实心里已经猜到了七八分,有了答案,心知肚明。
他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点了一下,发出细微的声响。
“这些箱子里装的就是从商贾手里聚拢来的金银?”
老朱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他问不过是为了进一步确认,想听听朱棣亲口说出来,也好让这件事更加确凿,明明白白,板上钉钉。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沉甸甸的箱子,估算着里面的价值。
朱棣点了点头,脸上带着几分自豪:“是的父皇,这些箱子里总共五十万两银子,里面涵盖了金银珠宝还有一些房契地契。”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一些,带着炫耀的意味,这份成就确实值得骄傲。
说话的功夫朱棣挺了挺身子,五十万两这个数目可是惊天了!这份成就让他颇为自得,连腰板都挺直了几分,底气十足,意气风发。
他的眼角余光瞥向朱允炆,带着一丝得意,仿佛在说“看吧,这是我的功劳”。
哪怕是和当日朱煐重开稷下学宫卖商贾名额相比,光从这金银数目上而言也是不遑多让,这一点让他很是满意,觉得自己总算压过了一头,扬眉吐气,出了一口恶气。
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箱盖,发出笃笃的轻响,那节奏透露出他内心的愉悦。
毕竟当日朱煐重开稷下学宫的第一日也就筹措到了三十六万两银子,而眼下自己这燕王府学宫却在一日之间从商贾手里弄到了五十万两!这数目上的优势让他底气十足,说话都硬气了几分,充满自信,志得意满。
他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那是激动和自豪的表现。
至于什么朱煐的稷下学宫只是卖了一个名额就弄到了三十六万两而燕王府学宫则是卖了十个名额,这档子事情就被朱棣给下意识直接无视掉了,他选择性忽略了其中的差异,只盯着对自己有利的数字,自我安慰,自欺欺人。他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五十万两就是比三十六万两多,数量上他赢了。
眼下燕王府学宫卖名额从商贾手里弄到的钱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朱棣原本的预计,这份惊喜让他很是振奋,连带着看朱允炆都顺眼了不少,暂时放下了心中的不快,握手言和。他的脸上露出真诚许多的笑容,这份成功冲淡了他对朱允炆的不满。
......
朱棣当即亲自动手将一个个箱子给打开,动作麻利而迅速,像是要展示自己的成果,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他的手指灵活地解开箱扣,掀开箱盖,动作流畅而自信。
箱子打开,里面的金银珠宝裸露出来,在烛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晃得人眼花缭乱,金光闪闪,珠光宝气。那些金锭银锭整齐地码放着,上面还放着一些珠宝首饰和卷起来的契书,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朱棣没有说话,只是站在一旁,但他那身上邀功的意味却是明显的不能再明显了,那份期待表扬的心情几乎写在脸上,任谁都看得出来,再明显不过,昭然若揭。他的目光时不时飘向老朱,带着期盼,像个等待夸奖的孩子。
“父皇,儿臣知晓朝廷不易,如今大明哪里都要用钱,这五十万两虽少却也算是儿臣与燕王府学宫的一点点心意,还请父皇收下!”
朱棣一脸诚恳地说道,语气真挚,每一个字都透着真诚,发自内心,情真意切。他的双手恭敬地交叠在身前,身子微微前倾,姿态谦卑而诚恳。
“这....”
老朱皱眉有些犹豫,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嗒嗒的轻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扰人心绪。
他的目光在箱子和朱棣之间来回移动,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老四,咱也知道朝廷不易,可要是你这五十万两咱都给收了,你这学宫还办不办了?”
老朱的声音带着几分关切,目光落在朱棣脸上,带着探询。
他的手指在御案上画着圈,似乎在权衡利弊,考虑这个决定的后果。
“父皇放心。儿臣心中有数。”
朱棣连忙答道,声音坚定,带着十足的把握。他的胸膛微微挺起,显示自己的信心,表明自己已经考虑周全。
“况且中兴侯不也将大部分通过稷下学宫筹措的银两捐献给朝廷了吗?儿臣相信中兴侯能做到,儿臣和允炆也能做到。”
朱棣说话间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带着坚定,那神情不容置疑,充满决心,斩钉截铁。
他的目光炯炯有神,直视着老朱,没有丝毫闪躲。
就连老朱听了这番话也是颇为感动,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觉得这个儿子总算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为朝廷分忧了。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浅浅的弧度,那是满意的表现。
看着眼前的朱棣,老朱甚至心里头一度怀疑自己对自己的几个儿子是不是太过苛责了,这份反思让他有些恍惚,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妥当,过于严厉。
他的目光柔和了许多,带着一丝愧疚,觉得自己可能确实忽略了其他孩子的感受。
老朱不由自主想到了朱樉,那个曾经让他头疼的儿子,不省心,惹是生非。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又迅速舒展开,那个孩子最近的变化让他欣慰。
老二朱樉,原先就是个混不吝,最近却长大了,有了目标,还是想当大明贤王,而这一切的转变只是因为自己夸赞了他几次,这份变化让他很是感慨,原来鼓励的力量这么大,立竿见影,效果显著。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御案的边缘,思考着鼓励的重要性。
而眼下的老四....好像也颇为朝廷着想,这份心意让他很是感动,觉得孩子们都在慢慢变好,逐渐成熟,堪当大任。
他的心头涌上一股暖流,目光更加温和,看着朱棣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许。
是咱的注意力全都放在标儿身上,忽略了老二老三和老四吗?
老朱的心里头不由得自我反省,这份愧疚感油然而生,觉得自己这个父亲做得不够称职,有所欠缺,亏待了他们。他轻轻叹了口气,那气息轻得几乎听不见,但心中的波澜却很大。
反思之后,老朱看向朱棣,目光柔和了许多,带着几分慈爱,不再那么严厉,温和了许多。
他的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眼角的皱纹也舒展开来,整个人看起来亲切了不少。
“老四,你干得不错,加油。”
老朱并不擅长鼓励人,但想到在自己鼓励之后朱樉的变化,老朱决定试一试,这份尝试让他有些生涩,但还是很努力地说了出来,尽力而为,勉为其难。
他的声音比平日轻柔许多,带着不太习惯的温和,但那话语中的真诚却不容置疑。
鼓励完朱棣之后老朱又转过头对朱允炆也给予了肯定,目光慈祥,语气温和,充满关爱,和颜悦色。
他的视线落在朱允炆脸上,带着赞赏,肯定了这个孙子的努力。
“允炆也不错。这次的事情你和你四叔都有功。”
老朱的声音平稳,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朱允炆耳中。他看到朱允炆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光芒几乎要溢出来。
而在老朱开口鼓励之后,偌大的御书房陷入了一片死寂,静得可怕,落针可闻.....
朱允炆愣住了,眼睛瞪得老大,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时反应不过来,呆若木鸡。他的嘴巴微微张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朱棣也怔住了,嘴巴微微张开,同样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呆立当场,如同泥塑....他的手指还搭在箱盖上,却忘了动作,整个人仿佛石化了一般。
听着老朱的鼓励,两人都懵了,这份突如其来的表扬让他们措手不及,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反应,手足无措,方寸大乱....朱允炆的脸颊泛起红晕,朱棣的耳根也红了,两人都显得有些局促。
而在短暂的失神之后,反应过来的两人面色唰的一下变得潮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难以自制,情难自已!朱允炆的手指微微颤抖,朱棣的胸膛剧烈起伏,两人都难以平静。
父皇他...夸赞我了?
朱棣不敢相信,这份惊喜来得太突然,让他有些晕乎乎的,如在梦中,恍恍惚惚。他的目光有些迷茫地看向老朱,似乎在确认这不是幻觉,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可眼前已经发生的事实却告诉他,这是真的!这份认知让他心跳加速,血液都沸腾了起来,热血上涌,心潮澎湃。他的手掌不自觉地握成了拳,指尖陷入掌心,带来一丝真实的痛感。
一时间,朱棣只觉得气血上涌,浑身发热,连手心都在冒汗,激动不已,难以平静。
他感觉自己的脸颊发烫,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些,这份肯定他等了太久。
老朱对于儿子的夸赞少得可怜,父爱如山,并不擅表达,深沉内敛,默默付出。朱棣记忆里,父亲总是严厉多过温和,批评多过表扬,这份突如其来的肯定让他受宠若惊。
但有些时候,表达才能真正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对方感受到你真实的想法,明白你的心意,知晓你的关爱。
此刻的朱棣,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难得的温情,那是一种他渴望已久的认同。
此刻的朱棣,只觉得一阵激动,这份激动让他几乎要落下泪来,情难自已,眼眶发热。他赶紧低下头,掩饰自己有些湿润的眼角,不想让人看到他的失态。
他期待这一刻实在是太久了!这份期待终于成真,让他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浑身轻松,飘飘欲仙。他的肩膀微微放松,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父皇,儿臣愿为大明效死!”
“皇爷爷,允炆也是!”
朱棣跪倒在地,声音哽咽,朱允炆紧跟着也跪到,语气坚定,毫不犹豫,异口同声。两人的膝盖落在冰凉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但那疼痛早已被心中的激动所掩盖。
两人说的话全都是发自肺腑之言,这份赤诚让人动容,连老朱都不禁为之动容,心生感触,眼眶微湿。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将涌上来的情绪压下去,保持外表的镇定。
老朱也感受到了两人言语间的赤诚,眼中闪过一丝感动,觉得自己的孩子们终究是懂事的,没有白费心血,心血没有白费。他的手掌在御案上轻轻拍了一下,带着欣慰,为孩子们的成长感到高兴。
“好好好!”
老朱起身,拍手叫好,亲自将两人扶起,动作轻柔,那温和的态度是平日里少见的,格外亲切,和蔼可亲。
他的手掌温暖而有力,扶在朱棣和朱允炆的胳膊上,那份温度透过衣物传递过来。
......
而此时。
站在阴暗处,默默看着眼前一切的蒋瓛心里头却是不由得一突突,一股不安感涌上心头,越来越强烈,心神不宁....他的眉头紧紧皱起,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内心的焦虑显而易见。
朱御史,大事不妙了啊!燕王和允炆皇孙这是想同朱御史打擂台啊!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蒋瓛在心里焦急地念叨着,目光在朱棣和朱允炆脸上扫过,评估着眼前的形势。
不行,得赶紧去和朱御史说清楚此事!这份紧迫感让他坐立难安,恨不得立刻飞身而出,马上行动,刻不容缓。
他的脚尖已经转向门口方向,却又强行止住,现在还不是离开的时候。
蒋瓛心里头已经开始盘算,想着要尽快将眼下的这个消息传递出去,尽快告知朱煐,这份责任让他不敢耽搁,生怕误了大事,造成严重后果,追悔莫及。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那几箱金银,心头沉甸甸的,这些银子背后代表的意义让他担忧。
.......
这头朱棣和朱允炆大手一挥将刚卖十个名额获得的五十万两银子全都捐给了朝廷,这份慷慨让人侧目,连老朱都颇为赞许,点头称是,龙颜大悦。他的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显然心情极好。
而另一边。
朱樉和朱允熥也凑在了一起,两人面色凝重,像是遇到了什么难题,愁眉不展,忧心忡忡。他们的肩膀微微耷拉着,显得心事重重,整个人都笼罩在一种低气压中。
准确的说应该是朱允熥、朱樉、朱棡和蓝玉四个人凑在了一起,围坐一圈,神情都很严肃,气氛压抑,沉闷异常。
烛光在他们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影子,更添几分凝重,让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格外深沉。
朱煐将稷下学宫重开一事全都交给了朱樉和朱允熥之后直接就当起了甩手掌柜,这份信任让他们压力倍增,不敢有丝毫松懈,全力以赴,不敢怠慢。
朱樉的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划着圈,朱允熥的眉头始终没有舒展,两人都显得心事重重。
一句‘我相信你们’,直接将朱允熥和朱樉推上了同朱棣和朱允炆抗争的第一线,这份重任让他们不敢松懈,日夜都在思考对策,绞尽脑汁,废寝忘食。
朱樉的眼底下有着淡淡的青黑,显然这几天都没睡好,那疲惫之色难以掩饰。
.....
凉国公府邸。
门前摆着两个威武雄壮的大石狮子,气势非凡,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威风凛凛,霸气侧漏。
月色洒在石狮子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更添几分肃穆。
占地面积广阔的国公府算得上威武,高墙大院彰显着主人的地位,寻常百姓都不敢靠近,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府内灯火通明,却透着一股压抑的气氛,仿佛有什么沉重的事情压在心头。
国公府内的书房里。
蓝玉、朱允熥、朱樉和朱棡四人正皱着眉头,面色沉重,像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情,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
烛火在空气中微微晃动,映得几人脸色忽明忽暗,那跳动的光芒仿佛他们此刻不安的心绪。
“听人来报,老四那边今天门槛都要被那些个商贾给踏破了,怕是弄到了不少银子。”
朱樉率先开口,一脸愁容,语气中带着担忧,那眉头皱得紧紧的,形成一个川字,愁云惨淡。
他的手指焦躁地敲打着桌面,发出急促的嗒嗒声,那节奏透露出他内心的焦虑。
朱棣和朱允炆联手整出一个燕王府学宫要和稷下学宫打擂台,这份竞争让他们倍感压力,尤其是现在朱煐不在的情况下,群龙无首,人心惶惶。
蓝玉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嘴唇抿成一条直线,那紧绷的下颌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
而眼下稷下学宫被朱煐这个甩手掌柜直接甩给了朱樉和朱允熥,而明显这主力就是朱樉,这份重任让他不敢怠慢,生怕辜负了朱煐的信任,有负重托,寝食难安。朱樉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奈和压力。
所以此刻的朱樉压力山大,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连呼吸都觉得有些困难,心情沉重,仿佛压着一块大石头......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几人,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或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