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朝会(2 / 2)
哪怕是老朱,也感觉到了什么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什么叫做力不从心,无可奈何,有些难以应付,效率不如往昔,看一会儿奏章眼睛就花了,字迹模糊,得凑近了看,很是吃力。
年龄的增长无可避免地会降低老朱的效率,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只能接受,再厉害的人也扛不住岁月,终究会老去,精力会衰退,动作会变慢。
而对此老朱唯一能用的办法那就是用更多的时间去弥补,勤能补拙,多花时间,投入更多精力,别人干两个时辰,他就干四个时辰,加班加点,熬夜熬得更晚,拼命地赶。
但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无法延长,就那么点时间,无法增加,再怎么挤也是那么多,不会多出一刻,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不多不少。
以老朱的工作强度,本来一天工作的时长就已经拉满了,如今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工作,那自然就只能压缩休息的时间,焚膏继晷,日夜不停,牺牲睡眠,常常熬到深夜,三更灯火五更鸡,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十分辛苦。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朱在御书房的角落都给立了床榻的原因,方便歇息,随时可以躺下,短暂休息,眯一会儿也是好的,恢复些精神,不然撑不住,早就累倒了。
不仅如此,老朱也养成了随时休息的习惯,用散碎的空闲时间休息,积少成多,缓解疲劳,恢复些许精力,不然根本撑不住,早就累垮了,病倒了,起不来了。
偌大的奉天殿空荡荡的,寂静无声,落针可闻,连呼吸声都显得清晰,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扑通扑通,在耳边回响,一下一下,很有节奏。
一根根粗大的红柱子连接着房顶和地面,柱子上雕龙画凤好不宏伟,气势磅礴,彰显着皇家的威严,那龙纹蜿蜒盘绕,栩栩如生,鳞爪分明,活灵活现,仿佛要腾空而去,飞上九天。
既然是朝会,这大门自然是大开着的,四敞大开,迎接百官,门扇向两侧展开,露出里面宽阔的空间,显得庄严肃穆,气派非凡,让人心生敬畏。
门外的晨风呼呼呼地往奉天殿里灌,带着一丝凉意,吹动了殿内的帷幔,那帷幔轻轻摇曳,像少女的裙摆,飘飘荡荡,起起伏伏,很是好看。
好在如今是夏日,哪怕是晨风,也并未让人感觉到多少寒意,反倒是这风吹过,让人心神一震,还挺舒服的,神清气爽,精神了不少,驱散了睡意,脑子也清醒了,不再昏沉,眼睛也亮了,看得更远了。
老朱坐在龙椅上,一边闭着眼睛假寐,一边感受着从门外吹入的晨风,神色安详,显得十分平静,仿佛世间纷扰都与他无关,难得有这片刻安宁,享受这短暂的宁静,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不管。
此刻的老朱,内心中难得的有片刻的平静,波澜不惊,没有什么烦心事,暂时放下政务,什么都不去想,放空自己,让脑子休息一下,清静清静。
而就在老朱昏昏欲睡的时候,门外一阵喧闹声响起,打破了宁静,惊醒了他,那声音由远及近,夹杂着脚步声和说话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响亮,像潮水般涌来。
蒋瓛率先走入了大殿,一溜烟地来到了老朱的身边,脚步轻快,动作迅速,不敢耽搁,生怕误了事,神情严肃,绷着脸,嘴唇抿得紧紧的。
老朱听到了脚步声睁开了眼睛正好看到了刚在身边站定的蒋瓛,目光如炬,眼神锐利,瞬间清醒过来,睡意全无,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坐直了身子,整了整衣冠。
“陛下,燕王到了。”
“锦衣卫已经清点了银两,五百万两全部装箱,一个不少,就在门外,等候陛下示下,请您定夺,是否现在搬进来。”蒋瓛低声禀报,语气恭敬,弯着腰,等着回话。
老朱眼前一亮,点了点头,面露喜色,心情愉悦,嘴角微微上扬,手指轻轻敲了敲龙椅扶手,发出笃笃的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清楚,回荡在耳边。
虽然早就已经知道了消息,可当真正说要看到五百万两的时候依旧难免激动,心潮澎湃,有些按捺不住,期待亲眼目睹,看看这白花花的银子,堆成小山的样子,那该是多么壮观,多么震撼。
“允炆也来了吧?”
老朱看向蒋瓛,询问道,想要确认朱允炆是否一同前来,毕竟这事是他和朱棣一起办的,两人是搭档,缺一不可,都得在场才好。
蒋瓛点了点头,语气肯定:“允炆皇孙也在殿外,还有黄子澄黄大人和齐泰齐大人,他们都一同前来,都在外面等着,没有缺席,一个不少。”他如实回答,不敢隐瞒,一五一十。
“倒是来的挺齐全,行了,让他们也别在门外待着了,都进来吧,让人把箱子也都给咱搬进来吧,摆整齐些,好好放着,别弄乱了。”老朱吩咐道,挥了挥手,示意蒋瓛去办,动作干脆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雷厉风行,毫不含糊。
“是。”
蒋瓛恭敬地应了一声,转身去传达命令,快步走向殿外,衣角带起一阵风,身影迅速消失在大门口,像一阵风似的,眨眼就不见了。
不多时,锦衣卫把一个个箱子给抬进了大殿,脚步声杂乱,显得有些忙碌,箱子沉重,需要多人合力,走起来吭哧吭哧的,喘着粗气,额头上冒汗,很是吃力。
朱棣、朱允炆、黄子澄和齐泰也都纷纷入了大殿,亦步亦趋,跟随着锦衣卫走了进来,神情各异,有的紧张,有的兴奋,各自想着心事,盘算着得失,默默不语。
当看到龙椅上的老朱的时候,朱棣的眼中还闪烁着亢奋,光芒四射,显得十分激动,难以抑制,手微微攥紧了,指节发白,心跳加速,砰砰直响。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老朱自己的战绩,短短几天取得五百万两的战绩,这足以用来炫耀了,扬眉吐气,证明自己的能力,让父皇刮目相看,看看他这个儿子也不差,并不逊色,也是能干大事的,可以委以重任。
可朱棣还是忍住了,强自镇定,没有表露出来,努力保持平静,只是嘴角还是忍不住往上扬了扬,泄露了内心的欢喜,像偷吃了蜜糖的孩子,甜滋滋的。
眼下要是直接上前和个二傻子似的开口炫耀,那不是平白降低身份吗?有失身份,显得自己不够稳重,不够成熟,像个毛头小子,沉不住气,让人笑话,背后指点。
显得自己没有定力了,沉不住气,容易被人看轻,以后还怎么在朝堂上立足,如何服众,必须得稳重些,得有王爷的样子,不能丢了份儿。
身为燕王,咱得有定力,咱做事得得体,从容不迫,不能毛毛躁躁的,要显得老成持重,有大将之风,处事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额咳咳。”
朱棣故意干咳了几声,清了清嗓子,然后一脸正色地走到了大殿中央位置,昂首挺胸,摆出庄重的姿态,试图展现威严,两手背在身后,目光平视前方,努力做出沉稳的样子,不慌不忙。
这时候一箱箱的金银珠宝早就已经被锦衣卫给搬到了奉天殿最前面的空地上,堆积如山,十分壮观,箱子叠放得高高的,几乎要碰到房梁,金光闪闪,银光灿灿,晃得人睁不开眼,眼花缭乱。
五百万两金银装箱直接把最前面的空地全部摆满,密密麻麻,几乎无处下脚,占满了空间,金光闪闪,银光灿灿,晃得人眼花,仿佛整个大殿都亮堂了几分,金碧辉煌,十分耀眼。
眼下偌大的奉天殿内,百官还没有到,殿中只有朱棣、朱允炆、黄子澄和齐泰四人,显得颇为冷清,人不多,空旷的大殿更显寂静,说话都有回声,声音回荡,传出去老远,悠悠荡荡。
朱棣站出来到中间十分明显,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他的身影在空旷中显得突出,想不看见都难,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聚焦在他一人身上,动也不动。
老朱眼皮挑了挑,看到朱棣这架势,嘴角抽了抽,有些无奈,觉得好笑,心中暗自摇头,这小子还是嫩了点,不够沉稳,需要再多历练,磨磨性子。
这老四的性子还真是急啊。这就忍不住了?到底还是年轻,不够老练,需要多磨练,经历的事情还是太少,沉不住气,像只猴儿,跳来跳去。
事实上确实如此。
朱棣眼下能够保持住自己的身份,不让自己失态就已经很不错了,强压着内心想要显摆的迫切,这已经足以表现他的定力,难能可贵,十分不容易,对于他来说是一大进步,换做以前早就跳起来了,手舞足蹈,欢呼雀跃了,按捺不住。
要是换成其他的时候,以朱棣的性子自然不会如此按耐不住,他不是一个急躁没有耐心的人,相反,他颇有城府,能够沉得住气,善于等待时机,知道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静,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总是盘算好了再出手。
可在面对老朱的时候,尤其是在面对,向老朱证明自己的这个问题上,朱棣无法做到平常心,心绪难平,十分在意,渴望得到认可,就像小孩子渴望得到大人的夸奖一样,盼望着那句称赞,盼了很久很久,日思夜想。
从小到大,老朱的注意力都在老大朱标的身上,关怀备至,十分疼爱,无论是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还是老四朱棣,在老朱的眼里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并不重要,无足轻重,不怎么关注,很少过问,连话都说不上几句,仿佛透明人,不存在似的,被忽视得彻底。
甚至就连三人的教育问题老朱也都当起甩手掌柜,大部分事情都是朱标这个大哥看着解决,长兄如父,由朱标负责,教导他们,管着他们吃喝拉撒,事事操心,无微不至,体贴入微。
朱标是真真切切的长兄如父!威严与慈爱并存,既严格又关爱,让人敬服,既怕他又亲近他,对他又敬又爱,像对父亲一样,听从他的教诲。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老朱的所有注意力和精力全都在朱标身上,可几人对于大哥朱标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抱怨,反倒都是十分尊敬,心服口服,不敢违逆,听从他的安排,他说往东绝不往西,唯命是从,不敢有二话,乖乖听话。
朱标也十分优秀,在各个方面几乎也都压制着朱樉、朱棡和朱棣,让他们难以超越,始终差了一筹,无法企及,就像一座大山横在面前,难以逾越,只能仰望,叹一口气。
这也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挫败感,郁郁不得志,心中有些不服气,总想证明自己,让父皇看看他们也不差,并不比大哥弱多少,也是有本事的,可以独当一面。
从小到大,三人都想在老朱的面前证明自己,向老朱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老朱的认可,一句夸赞,那就是最大的奖励,胜过一切,比什么赏赐都强,梦寐以求,求之不得,念念不忘。
朱樉如此,朱棡如此,而朱棣,同样如此!心心念念,一直惦记着,从未忘记,做梦都想着这一天,能够得到父皇的肯定,让他正眼看自己一次,好好看看。
而眼下,机会终于来了!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就在眼前,只要父皇点点头,那就什么都值了,多年的期盼终于实现,像做梦一样,不敢相信。
近在眼前的机会让朱棣此刻激动的身体颤抖,他能强忍着维持表面上的冷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几乎用尽了全力,才勉强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失态,腿肚子都在打颤,手心冒汗,后背也湿了,黏糊糊的。
“父皇,儿臣近些日子兴办燕王府学宫,小有收获,不敢居功,只是尽了一份力。”
朱棣开口,声音尽量平稳,但微微的颤抖还是泄露了内心的激动,像琴弦的余震,嗡嗡作响。
“这是儿臣和允炆这几日从商贾手中赚到的银子,五百万两,不多,区区之数,还请父皇查验,过目,看看是否满意。”
他继续说道,目光期待地望着老朱,眼睛一眨不眨,紧紧盯着。
说完,朱棣咧了咧嘴,难掩得意,心中十分欢喜,期待老朱的反应,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朱的脸,不想错过任何一丝表情变化,连最细微的肌肉抽动都不想放过,看得仔细。
不多?
嘿嘿,是不多。就区区五百万两。
父皇你可不要太惊讶啊!千万别吓着了,保持镇定,别失了风度,虽然我知道这数目确实大了点,足以让人震惊,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朱棣心里头暗爽,眼神飘向龙椅上端坐着的老朱,希望从老朱那沟壑纵横的脸上看到惊色,目瞪口呆,不敢相信,露出诧异的表情,最好能站起来,拍案叫绝,大声叫好,连连称赞。
可朱棣注定要失望了。
听到五百万两的时候,老朱的脸色丝毫未变,古井无波,没有任何波动,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目光从朱棣、朱允炆、黄子澄和齐泰四人脸上扫过,意味深长,似乎看透了一切,了然于胸,早就知道了似的,并不感到意外,就像早就料到了一样,平平淡淡。
“干得不错。”
老朱的嘴里淡淡地吐出了四个字,声音平稳,没有什么起伏,语调平淡,就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轻描淡写,不带什么感情,冷冷清清。
可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从老朱的嘴里吐出,站在殿中的朱棣却瞬间脸色红了!
朱棣激动得无以复加,心情澎湃,内心狂喜,拳头攥得紧紧的,指甲陷进了肉里,却感觉不到疼,浑身发热。
父皇……他夸我了!他终于夸我了!这可是难得的认可。
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时刻终于到来,朱棣只觉得浑身热血沸腾,难以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