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人质(2 / 2)
死士领命,无声退去。
密室内重归寂静。
雍王爷独自一人,望着跳动的烛火,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这次江南之挫,损失惨重,不仅折了一批精锐,更打乱了他多年的布局。
漕运这条财路和政治通道,恐怕要暂时放弃了。
“裴九肆……夕若……”他咬牙切齿地念着这两个名字,眼中充满了怨毒与不甘。
“你们给本王等着!今日之辱,他日必百倍奉还!”
“哼,就让你们先得意一阵子。”
皇宫之中,皇上也收到了一封来自江南的信,烛光下,皇帝展开密信。
信是裴九肆亲笔所书,字迹沉稳有力,条理清晰地汇报了“贡船”沉船案的调查进展、遇刺详情,以及基于现有线索对幕后主使的推断。
当看到“雍王皇叔嫌疑最重,然暂无铁证”这一行字时,皇帝的眼眸骤然缩紧。
信纸的最后,裴九肆提出了一个建议,“刺杀未遂,敌已惊蛇。然狗急跳墙,恐生他变。雍王叔远在封地,鞭长莫及,其子裴聿与王妃仍在京中。儿臣斗胆建言,或可暂留聿弟与皇婶于京陪伴圣驾,以示天家亲睦。雍王皇叔舐犊情深,投鼠忌器,或可暂缓其势,为彻查漕运争取时日。”
皇帝缓缓将信纸放下,闭上了眼睛。
雍王……果然是他。
他这位皇弟,自幼便不甘人后,野心勃勃,封地司城又地处富庶之地,临近运河,若说他有能力且有心插手漕运,牟取暴利甚至积蓄力量,皇帝并不十分意外。
只是,他竟敢将手伸得这么长,动贡船,杀官兵,如今更是胆大包天到刺杀他的儿子!
兄弟阋墙,皇室操戈,这是历代帝王最不愿见到,却又最难以避免的悲剧。
只可惜,,眼下并无确凿证据能将雍王定罪,若贸然发难,不仅难以服众,更可能逼得雍王狗急跳墙,直接举兵造反,届时天下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裴九肆的建议,扣下裴聿和雍王妃。
这确实是一个在当前形势下,既能有效震慑雍王,又能避免立刻撕破脸皮的上佳策略。既能为九肆调查真相争取时间,又能将潜在的叛乱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来人。”皇帝睁开眼,召来内室太监总管。
贴身大太监立刻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御案前,躬身听令。
“传朕口谕,命雍王妃与世子裴聿,即日搬入宫中长春馆小住,无朕手谕,不得擅自离宫。”
大太监心领神会,不敢多问一句,立刻应道,“奴才遵旨,即刻去雍王府传旨。”
看着大太监退下的背影,皇帝重新拿起裴九肆的那封信,目光落在最后那句“为彻查漕运争取时日”上。
“九肆,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皇帝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对儿子成长的欣慰,也有对即将到来的风雨的凝重。
“既如此,朕就替你,争取这段时间。希望你能尽快找到铁证,将这漕运案,查个水落石出!”
至于雍王……
皇帝望向南方司城的方向,眼神冰冷。
若他识趣,安分守己,或许还能保全富贵终老。
若他执迷不悟,那就休怪朕不顾兄弟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