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结庐杂记》(2 / 2)
卢璘心中一松,再次躬身行礼:“谢夫子。”
说完,卢璘不再耽搁,转身快步走向西厢的书房。
就在卢璘走后,夫子的屋内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混着风声,消散在夜色中。
……
卢璘推开书房的门。
四壁都是顶到房梁的书架,上面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从装帧精美的经史子集,到用粗糙麻线捆扎的泛黄手抄本,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许多书甚至没有地方放,只能在墙角和桌案上堆成一座座小山。
卢璘顾不上打量,将手里的图纸在唯一还算空旷的桌角铺开,便一头扎进了这片书海之中。
目标很明确。
所有与地理、堪舆、神怪、异闻、前朝旧事相关的杂记!
《南朝异闻录》。
卢璘飞快地抽出一本看起来颇为古旧的书册,哗啦啦地开始翻动书页。
看了几眼,又抛到了一旁。
书中记载了诸多南朝时期的神仙鬼怪,奇闻异事,从山精野怪到城隍土地,光怪陆离,引人入胜。
可翻遍全书,对临安府的记载,却只有寥寥数语,说的都是些风花雪月的才子佳人轶事。
没有用!
又拿起一本《大夏龙脉图说》。
此书详尽论述了大夏王朝开国之初,如何勘定九州龙脉,以定国运。
其中江南道的龙脉走势,更是被列为重中之重。
卢璘看得极为仔细,将书中描绘的临安府地脉走向,与自己脑中的地图一一对应。
龙脉自天目山而来,沿江而走,至临安城南,形成一个回龙望月的格局,乃是上佳的风水宝地。
可这与那十六个坚不可摧的点,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是龙脉的节点?
可为何偏偏是十六个?
又为何之前数百年都无人发现?
放下《大夏龙脉图说》,视线再次扫过书架。
《前朝舆地考异》、《吴越旧闻录》、《搜神杂记》、《风水形胜要术》……
一本又一本地翻过。
一本又一本地排除。
时间缓缓流逝,窗外的天色,已经开始泛起鱼肚白。
卢璘揉了揉酸涩发胀的眼睛,皱起了眉头。
难道是自己想错了?
十六个点,真的只是某种罕见的、未被记载过的坚硬岩层?
真就是地质形成的?
可这世上,又有什么岩石,能让上百名漕帮力夫用尽水淹火烧的法子,都奈何不得?
这不合常理啊。
就在他心烦意乱,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目光在书架最底层一扫。
一本书映入卢璘的视线。
一本甚至没有正经的封面,只是用粗糙的麻线简单装订的书册。
书皮是暗黄色的,上面用墨笔写着四个歪歪扭扭的大字。
《结庐杂记》。
看起来更像是一本随手的札记,而非正式的书册。
卢璘将它抽了出来,入手很轻。
随手翻开。
没有序言,没有目录,开篇就是一张画得歪歪扭扭的图。
图上画着一条蜿蜒的江水,江畔有一座城池的轮廓,旁边用潦草的字迹标注着临安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