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臣,请斩卢璘!(1 / 2)
半个时辰后。
张泰府邸的密室之内。
礼部尚书与国子监祭酒,看完了信后,脸上的喜色同样难掩。
“哈哈哈,张侍郎,真是天助我也!”礼部尚书抚掌大笑:“有了这份三司会审的文书,便是铁证!看柳拱还如何狡辩!”
国子监祭酒冷哼一声:“柳拱老匹夫,恋栈居位,早就该退了,明日朝堂之上,正好将他们一并清算!”
张泰坐在主位,面露从容之色。
“明日早朝,我第一个站出来,以欺君罔上、蛊惑民心、动摇国本之罪,奏请陛下,将卢璘满门抄斩!”
“届时,还需两位大人,与朝中同道,一同附议,形成雷霆之势,不给柳拱和陛下任何转圜的余地!”
“这是自然!”
“我等唯张侍郎马首是瞻!”
三人相视而笑。
............
这一夜,京都暗流涌动。
无数的信鸽飞出府邸,飞向京中各个角落。
所有理学一派的官员,都得到了消息。
张泰一晚上没有睡意,整个人精神抖擞。
天,将将破晓。
一名护卫匆匆来报。
“大人,城门守将传来消息,从昨夜到今晨,并未见到钱枫大人的车队入城。”
最后的一丝疑虑,也彻底烟消云散。
张泰长舒一口气,只觉得浑身通泰。
缓缓站起身,走到铜镜前,整理好自己的官袍,抚平每一个褶皱。
而后,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府门。
..............
与此同时。
京都城外十里,通往京城的官道之上。
一辆朴实无华的马车,在数十名黑衣骑士的护卫下,迎着晨曦,疾驰而来。
车厢内,钱枫、孙绍、赵庸三人,一夜未眠,脸上满是疲惫,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
早朝时分。
太和殿上,气氛严肃。
吏部侍郎张泰,从队列中走出,手中高举着一份奏折,声音洪亮。
“陛下!臣,有本要奏!三司会审已有定论!”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静。
这么快?
张泰将那份奏折呈递上去,语气笃定。
“此乃钱枫、孙绍、赵庸三位大人,自江州发回的调查文书,亲笔所书,加盖了三司印信!”
“文书所言,铁证如山!江州经世学堂,确实存在蛊惑民心、非议圣贤、动摇国本之举!卢璘,更是罪大恶极!”
“请陛下,立刻下旨,将此獠押解进京,明正典刑,以正视听!”
话音刚落,理学派系官员立刻炸开了锅。
礼部尚书第一个站了出来:“臣附议!臣等早就说过,此等异端邪说,断不可姑息!”
国子监祭酒紧随其后,痛心疾首:“将读书人与工匠等同,视圣人教诲为无物,此乃斯文扫地,道统沦丧!不杀此子,何以告慰天下读书人!”
“臣,请斩卢璘!”
一时间,殿上群情激愤,弹劾之声不绝于耳。
柳拱站在人群中,面色平静,等他们稍稍停歇,才缓缓出列。
“张侍郎。”
柳拱只是轻轻唤了一声,便让张泰身后的鼓噪声小了下去。
“老夫敢问,三司官员远赴江州,劳苦功高,如今调查既毕,为何不亲自上殿,向陛下禀明一切?人,在何处?”
张泰闻言,冷笑一声,从容应对:
“柳阁老有所不知。钱大人他们等担心路上有变,但他们心系国事,特命人将文书八百里加急送回,就是为了让陛下早日定夺!”
“故将关键证词与文书摘要随信送上。”
“且三人将绕道缓行,以避开不测之危,不日即可抵京。”
龙椅之上,昭宁帝自始至终没有半点反应,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的,让人揣摩不透半分心思。
许久,昭宁帝才将视线转向柳拱。
“柳阁老以为如何?”
柳拱躬身一拜:“回陛下,此事疑点颇多。在真相未明之前,仅凭一份文书,难以定论。臣,亦有一份证据,请陛下御览。”
“哦?”昭宁帝闻言,语气有了些许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