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2(2 / 2)
可是为何拓跋珪直到此刻还在烦恼司马富强不得不努力地回忆魏书中的记载。
“冬十月戊戌,北征蠕蠕十有一月戊辰,还幸纽垤川寅,卫辰遣子直力鞮寇南部。己卯,车驾出讨。”
这蠕蠕就是后世所说的柔然,按理说这时候拓跋珪应该带着大军往北方而去,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难道会是魏收搞了个乌龙,把发生在429年的事情给错误地在391年的历史记下了一笔
司马富强不认为经历了千秋万代考证的魏书会有如此严重的错误,那么拓跋珪于南面屡屡受刘卫辰侵扰的不利时机出征柔然,这就有些不合常理了。
再看看年轻的拓跋珪,这个初次相见还不到十四岁的北魏道武帝显然不是这么糊涂的一个人,那么就只能说明一件事,他是有意为之。
“有意为之”司马富强不停地揣摩着想象中的那个道武帝当时的心态。“因为想要一劳永逸地消灭刘卫辰,所以必须让他们倾巢而出,而不是龟缩在棝杨塞的保护之下。”
黄志在一旁听着队长的小声嘀咕,忍不住插了一句,“示敌以弱呗。若是要让刘卫辰放心地出兵,我们就必须摆出后防空虚的假象。”
司马富强瞪大了一双牛眼看着黄志,“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北征柔然只不过是个幌子,根本目的是制造一个后防空虚的假象,诱使刘卫辰的主力部队进入北魏腹地,再加以剿灭就这么决定了”
第六周不得安宁第五夜计灭刘卫辰二
第五夜计灭刘卫辰二
对于司马富强的提议,拓跋珪一开始还是有些不理解,“虽说柔然依附于刘卫辰的铁弗部,也无需挑着这个时候去攻打他们。不知军是何用意”
司马富强不得不详细地为他解释黄志提出的“示敌以弱”之计,年轻的道武帝因此又学了一招。
由东河的三个臭皮匠和拓跋珪群策群力,共同制订了详细地作战计划。
行动的第一步首先由道武帝来实施,他在当天召集群臣共议国事的时候,表达出了对铁弗部的蔑视。
接着则由“军师”司马富强借机进言,流趁着铁弗部直力鞮新败的大好时机,北上征讨柔然,一举拔除刘卫辰的爪牙。
对此拓跋珪自然是欣然接受,并且决定亲率大军于十月的戊戌日出征。
柔然人没有固定的定居点,而是根据季节不断迁徙,所以整支部族的机动能力都很强要有效地打击柔然,就必须轻装简行才可以,北魏军弃了战车、辎重,仅仅是以清一色的骑兵各自带着备马便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这个消息自然经由探子的口中传到刘卫辰那里,见拓跋鲜卑引以为傲的精锐铁骑悉数离去,他们根本就没有怀疑过对方的“险恶”用心,开始集结兵马,准备北上入侵北魏空虚的后防。
东河的梦中人们却并未真正离开,而是受命潜入棝杨塞附近,关注着铁弗部的一举一动,并且让斥候迅速地把各种最新的消息带往北方去通知远在千里之外的拓跋珪。
十月底,大约在壬戌日左右,刘卫辰终于磨磨蹭蹭地集结了八万大军,却因为是步骑混合,所以机动力并不高〈照梦中人的初步判断,这支大军要悉数度过黄河进入北魏境内,至少要用半个月的时间。
当然,也不排除刘卫辰儿子直力鞮脑子突然变得灵光起来,抛弃行动缓慢的步卒,以高级动力的骑兵快速突进。但事实上司马富强并不担心这个,除了被他“教育”过的拓跋珪不会过于在乎牛羊马匹这些草原人的财产,其他匈奴、鲜卑各部依然保持着老思想,觉得打仗的目的就是要从对方的手中抢夺这些财物。
尽管如此,司马富强还是让斥候迅速北上通知拓跋珪加快进度,争取早日赶回。
柔然部早在北魏出兵的同时已是再次举部迁徙,向北逃亡六百里,以逃避拓跋鲜卑的铁骑。
由于本意便不打算与柔然部进行持久战,拓跋珪领着骑兵并未带多少口粮,这几天在柔然人的屁股后面追得是火冒三丈。
此时得到“军师”让他尽速赶回的消息,便断然地下令宰杀备马作为口粮,再追三天,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为了稳固后方,北魏军都得及时撤退。
三日后,破釜沉舟的拓跋珪终于在大碛南床山下追上了柔然部,一举大破该部。此时柔然有东西两部,分别由匹候跋和缊纥提统领,被追上后便四散逃逸。
眼见柔然已是囊中之物,拓跋珪自然舍不得把吃到嘴里的肉再给吐出来,只得分兵追击。他自己领着六千骑追着缊纥提到跋那山,终于逮住了这个滑溜的家伙。缊纥提当场表示愿意归降,才逃过一劫,乖乖地跟着拓跋珪返回领地。
而北魏大将长孙嵩追着柔然部部帅屋击而去,后来在平望川擒获屋击,并且将他斩杀。不过这平望川在如今蒙古国的哈尔和林西,实在是太过于遥远,实在赶不及回来参与灭刘卫辰的大战。
同样的,另一员北魏大将长孙肥则率部追着匹候跋到了涿邪山也就是阿尔泰山的东脉,同样是异常的遥远,也错过了即将爆发于北魏境内这场至关重要的大战。
十一月戊辰日,也就是出征柔然的二十七天之后,拓跋珪终于带着手底下的六千骑兵悄悄地回到了纽垤川,而这时直力鞮还带着八万大军磨磨蹭蹭地正在渡黄河。
梦中人也已经赶回了纽垤川,眼见拓跋珪只带回了六千骑兵,司马富强也是无奈地直叹气。
年轻的道武帝以为军是在为自己的鲁莽而叹气,谁知司马富强却是在哀叹自己指手画脚了半天,让然是敌不过历史的一点点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