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续 无声的硝烟(2 / 2)
她引导着讨论,适时地提出问题,调和不同专业背景成员之间的理解偏差。当小刘提出的某个比喻可能过于通俗而引发歧义时,她会提醒是否需要更精准一些;当阿斌的设计风格偏向花哨时,她会委婉地建议是否更能体现“安全”、“可信”的质感。
她自己则主要负责记录、梳理和决策。当出现分歧时,她不会独断专行,而是引导大家分析利弊,最终选择一个对项目目标最有利的方案。她的决策过程透明,理由充分,渐渐让团队成员感到,她是基于项目和公司利益在做判断,而非个人好恶或权力展示。
会议结束时,首批三个科普短视频的脚本框架、视觉风格和互动H5的原型设计都基本确定,效率之高,连赵姐都私下表示有些意外。
“林组长看着话不多,抓重点和推进事情的能力倒是不弱。”赵姐在回公关部的路上,对小刘和阿斌评价道。
---
就在林晚的小组紧锣密鼓推进工作的同时,龙胆科技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
G-DPSA的审计团队已经正式入驻,开始了冗长而细致的穿透式检查。每一次访谈、每一次数据抽样,都牵动着公司高层的神经。虽然“透明化”举措赢得了一些喘息的空间,但用户信心的恢复远非一日之功,App的日活和新增用户数据依然在低位徘徊。
更大的压力来自资本市场。股价在经历短暂反弹后,再次进入震荡下行通道。有分析师发布报告,质疑龙胆科技“透明化”策略的长期可持续性,认为过度暴露技术细节可能削弱其核心竞争力,并预测其未来几个季度的财报将非常难看。
这些外部的压力,不可避免地传导到公司内部。
一些原本就对林晚担任组长心存疑虑,或单纯因为部门利益受损(如部分市场费用被划拨给沟通小组)的中层管理者,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
“把那么多资源投在一个临时小组和‘科普’上,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现在最关键的难道不是尽快推出‘五彩绫镜’的升级版,用技术实力说话吗?”在一次跨部门协调会上,一位产品部的总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出质疑。
“林组长毕竟……经验尚浅,这么重要的对外沟通口径,全部交由她那边把控,风险是不是有点大?”另一位负责渠道合作的副总裁委婉地表达担忧。
这些议论,或多或少都会传到林晚的耳朵里。她没有时间去愤怒或委屈,只能将这些压力转化为更专注的工作。她用一次次小范围的成果展示来回应质疑——首个科普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发布后,播放量和转发量远超预期,用户评论区出现了大量“终于看懂了”、“原来可以这样操作”的正面反馈;那个加密算法对抗的H5小游戏,甚至在技术圈引发了一波小范围的讨论和好评。
她定期向龙胆草、九里香和姚浮萍提交详尽的工作简报,用数据说话,证明沟通小组的价值。龙胆草在一次高管会议上,直接引用了简报中的数据,肯定了小组初期的工作成效,算是暂时压制住了内部的杂音。
但林晚知道,这远远不够。内部的审视和外部市场的冷酷,如同两把悬在头顶的利剑。她必须带领这个小组,拿出更具说服力的成绩,才能真正站稳脚跟,也才能真正为龙胆科技穿过这场信任风暴贡献力量。
她看着电脑屏幕上刚刚完成的下一阶段内容规划,目光落在其中一个板块——“用户隐私保护典型案例分析与警示”。她计划邀请一些真实的(经脱敏处理的)用户,分享他们遭遇数据泄露或诈骗的经历,以及如何利用隐私保护工具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故事。真实,往往拥有最强大的穿透力。
这无疑又是一步险棋,需要极高的操作技巧和风险控制能力。但她觉得,这是打破用户隔阂,建立情感连接的必经之路。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起草向法务部和公关部申请启动这个专题的汇报材料。前方的路依然迷雾重重,但她已别无选择,只能握紧手中这支由责任与信念铸就的笔,继续在这片无声的硝烟中,艰难却坚定地勾勒着信任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