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沈砚情路多艰,母亲别断我红线(1 / 2)
母亲大人尊鉴:
奉读手书,思绪良多。
萱儿水得救,本是万幸。
张秋笙此人,虽出身乡野,然儿子亲眼所见,其人品性端方,手艺精湛,谢家竹楼、淮月楼诸多巧思皆出其手。
祖母既已在谢家当面允婚,便是认下这段缘分。
镇北侯府百年清誉,系于一诺,若此时反悔,谢家人将如何看待我沈氏门风?又将如何看待儿子这个与谢家往来密切之人?
母亲可知,此事若传扬开来,外人不会张家高攀,只会笑我镇北侯府背信弃义。
祖母金口已开,萱儿芳心暗许,此乃双全之美。
若强行拆散,既违祖母承诺,又伤萱儿心意,更损侯府信誉,何苦要做这三败俱伤之事?
何不成全了去?
儿子今年实岁二十有四,虚岁二十有五,母亲祖母年年催问亲事。
如今我遇到了心仪的姑娘,却好像如何都不顺利,儿子于谢姑娘本就情路多艰,如今母亲这般看重门第,于亲事上,更是雪上加霜、断儿红线。
若母亲执意要阻萱儿姻缘,那儿与谢姑娘之事,便也更无可能。
若今生不得与所爱之人相守,淮清此生,宁可孑然一身,也绝不将就。
萱儿婚事,母亲既已决意,儿子无话可。
只是望母亲三思:强扭的瓜不甜,强结的亲不睦。
疫区事忙,恕儿不多言。
恭请金安。
不孝子淮清顿首
沈砚将写给母亲昭阳长公主的信封好火漆,又从桌案一角的木匣中取出另一封早已写好的回信——那是给谢秋芝的回信。
他将两封信一并递给侍立在旁的亲信,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冷:
“这两封信,一封送至侯府,一封送往淮月楼。务必亲手交到,速去。”
“是,大人。”亲信躬身接过,快步离去。
营帐内重新恢复安静。
沈砚默然片刻,竟又鬼使神差地从匣子里取出谢秋芝的那封“问罪”信,展开。
信纸上灵动跳跃的字迹,此刻在他眼中,仿佛化作了那个姑娘叉着腰、鼓着腮,气呼呼数自己的娇憨模样。
只是,昨日看时满心的甜意,此刻却掺杂了几分难以言的沉重与涩然。
营帐帘子被撩开,谢锋与展风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谢锋一眼就瞥见沈砚手中那熟悉的信纸,不由得挑眉,语气带着戏谑:
“哟,沈大人这是……又在研读‘重要公文’?瞧这专注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军情密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