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旧事(1 / 2)
祖母有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可孙氏也有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唯一不同的就是一个获得男方父亲的认可,一个获得男方母亲的认可。
虽说按礼法,父亲之命要大于母亲之命,且祖母已有身孕,可京城这边的妻子入了族谱,是正经的赵家人。
两个妻子并存吧,但有妻再娶是犯法的。
一个为妻一个为妾吧,贬妻为妾也是犯法的。
跟其中一个和离的话,那送走谁?
不论是祖母还是孙氏都不肯退让,曾祖父和曾祖母也想留下自己选中的儿媳。祖父本人偏向祖母,可孙氏早祖母三天进了赵家门,然后永安侯府就乱成了一锅粥。
那阵子永安侯府的新鲜事传遍了整个京城上层,每回贵妇人聚在一起就得把赵家的事拿出来聊,最后这件事终于传到了宫里。
好管闲事的隆慧帝,也就是当今的皇祖父,他主动接手了这桩案子,永安侯府上下忐忑不安的等了好几天,宫里才传出结果。
隆慧帝苦思冥想的解决之道就是两位妻子并存,都是嫡妻,两位夫人生的孩子都是嫡出。
你说有妻再娶犯法?没关系,圣上特赦祖父无罪。
永安侯府接到口谕时,说不出是什么心情,但还是谢主隆恩。
就这样,永安侯府有了两位世子夫人,为了区分她们,称祖母为于夫人,孙氏为孙夫人。
此后三年内,祖母诞下一儿一女,儿子两岁时夭折,过了五年,孙夫人生下伯父,又过了两年,赵尔忱的父亲出生。
祖父膝下仅父亲和伯父两子,父亲在读书上并无很高的天赋,乡试连连落榜,在做官这方面也是不大行,靠家里爵位荫蔽的官位没做几年就干不下去了。
而伯父要比父亲强一些,至少中了个举人,虽然没考上进士,但以举人之身选了官,也算入了仕。
正当祖父感慨永安侯府的前途有限时,无意中发现孙夫人在借侯夫人的势给她弟弟贪污军饷牵线搭桥,吓得祖父差点跳起来,这踏马是抄家的大罪,永安侯府可不能搭上全家给这对姐弟兜底。
这下不是前途黑不黑暗的问题了,一家子都得去边关吃沙子了,自己的项上人头也快不保了。
更令人绝望的是,没多久赵家的政敌也查到了孙夫人及其弟弟的罪行,正打算给赵家来个致命一击。
为了和孙家划清界限,也为了堵住政敌的后手,祖父在大朝会上当众告发孙夫人及其弟弟,以示自己大义灭亲的决心。
朝会前,家中下人得了侯爷的授意直接冲进孙夫人的院子,财物、账本和信件通通被搜了出来,装在箱子里,被人抬上了金銮殿,祖父义正言辞的表示自己容不下此等恶事。
事情闹得太大,处置结果也来得相当快,孙家所有男丁斩立决,其余人等流放,最终孙夫人跟着弟媳侄女去了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