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不给机会(2 / 2)
比如上海旗舰店上月的销售额突破500万,或是某款苏绣围巾在红书的曝光量超过100万,字里行间都在暗示自己的资源实力和合作价值。
周五下午,阳光正好,苏木正在工地盯着工人安装文创展示架。展示架用的是老杉木材质,由张木匠亲手打造,框架上雕刻着简化的缠枝莲纹,与老宅的风格相得益彰。
他拿着卷尺,仔细核对展示架的高度和间距,确保能完美容纳缂丝书签、香丸礼盒等文创产品。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震动起来,顾曼殊发来一条长消息,附带一份名为《“非遗匠心”战略合作计划书》的文件。
“苏先生,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对木槿传媒的专业能力和你对传统工艺的理解愈发认可。”
消息开头便充满了诚意,“‘曼殊集’计划在明年投入500万专项预算,用于非遗文创的全渠道宣传推广,我希望能邀请木槿传媒成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贵司负责所有线上线下的宣传视频拍摄、纪录片制作,还可以联合打造一档名为《非遗匠心》的综艺节目,由你担任总策划,深度挖掘江南传统工艺的故事。”
她还在消息中详细阐述了合作的“双赢价值”:“对木槿传媒而言,这不仅是一笔可观的业务订单,还能借助‘曼殊集’的高端资源,接触到更多文化领域的优质客户,提升行业影响力。”
“对‘古艺新境’来,综艺和宣传带来的流量曝光,能让空间快速成为苏州非遗体验的标杆,吸引更多游客和手艺人合作。我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定能让这个项目成为行业典范。”
苏木看着这条消息,指尖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敲击,眉头微微皱起。
不可否认,这份合作方案极具诱惑力,500万的专项预算,对木槿传媒来是一笔重量级订单,能极大地缓解公司的运营压力。
联合打造综艺的提议,更是能让传统工艺获得前所未有的传播热度,甚至可能让“古艺新境”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非遗体验空间。
但他敏锐地察觉到,顾曼殊的重点似乎并非合作本身。
从最初的私人收藏馆邀请,到后来频繁的单独交流试探,再到如今抛出如此丰厚的合作诱饵,她的每一步都在试图通过“绑定”拉近与自己的距离。
这种掺杂了私人意图的合作,就像在精美的缂丝面料里掺了劣质丝线,表面光鲜,实则暗藏隐患。
他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合作计划书转发给江源和李默,附带一条措辞严谨的消息:“立刻组织核心团队评估这份合作的可行性,重点分析三个方面,一是项目的资金风险与回报周期,二是‘曼殊集’过往的合作案例与商业信誉,三是对方提出‘独家合作’和‘我担任总策划’的真实需求,是否存在超出业务范畴的附加条件。下午六点前给我详细的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