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五个皇兄团宠我,太子爹他慌了 > 第95章 《文坛新潮》

第95章 《文坛新潮》(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新朝气象,万象更新,红墙内的琉璃瓦在晨光中折射出璀璨的光芒,朝堂之上亦是一派欣欣向荣之景。然新旧观念的碰撞,犹如平静湖面投入的石子,在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上亦时有发生。这一日,年过花甲、须发皆白的三朝元老,太子太傅李纲大人,正手持玉笏,面色沉痛地第八十六次在早朝之上慷慨陈词。

他身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锦缎朝服,虽略显陈旧,却依旧一丝不苟,腰间束着玉带,步履蹒跚却不失威仪。只见他微微躬身,目光扫过殿内百官,声音苍老却铿锵有力:“陛下!臣以为,圣贤之书,乃千年道统之根基,治国安邦之根本。昔日孔孟周游列国,传下仁义礼智信之教诲;程朱苦研义理,为后世立下行为准则。可如今,新朝之下,竟有人将圣贤之书视作玩物,此等行径,实乃‘有伤风化’‘背离圣贤教诲’啊!”

说到激动处,李太傅猛地提高声调,玉笏重重敲击地面,发出“笃笃”声响:“尤其是近日传出,小郡主竟将一本宫中珍藏的宋版《论语》拿去垫了桌脚,以便她的小布老虎能站得更稳!那可是历经战火留存下来的孤本,字字珠玑,承载着先哲的智慧,却被如此亵渎!长此以往,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国将不国啊!”他声音颤抖,几乎老泪纵横,浑浊的眼中满是忧虑,仿佛已然看到了煌煌盛世即将毁于一个奶娃娃的无心之举。

阶下百官闻言,反应各异。有的年轻官员低头忍笑,嘴角微微抽动,却又不敢表露;有的面露尴尬,目光躲闪,不知该如何附和;还有几位与李太傅同为保守派的老臣,则跟着摇头叹息,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殿内气氛一时颇为凝重,连香炉中飘出的烟都仿佛凝固了。

就在新帝澹台烬揉了揉眉心,准备如往常一样温言安抚这位固执老臣时——毕竟李太傅是三朝元老,劳苦功高,且一心为国,只是观念过于陈旧——一个清朗而略带稚气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太傅大人息怒。”只见老三澹台墨从容不迫地从文官队列中出列。他今日穿着一身特制的月白小儒衫,衣料是江南进贡的上等云锦,上面用银线绣着淡淡的竹叶图案,显得格外文雅俊秀。他身形虽尚未完全长开,却已初具文人风骨,步履轻缓,神态自若。

澹台墨并未直接反驳太傅,而是微微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太傅大人忧心国事,一片赤诚,晚辈敬佩不已。只是小郡主年幼无知,不过是觉得《论语》厚重,垫桌脚稳固罢了,并无亵渎圣贤之意,还望太傅海涵。”说罢,他从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一份制作异常精美的鎏金请柬,请柬边缘雕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上面还镶嵌着细碎的蓝宝石和珍珠,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他双手将请柬奉上,递到李太傅面前,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狡黠:“晚辈恰有一事禀报。由‘星辉文苑’主办的首届‘新风尚文学奖’将于今日截稿。晚辈拜读过太傅您月前发表于《士林清议》上的宏文《论婴孩玩物对朝纲潜在影响之管见》,此文立意高远,论述精辟,引经据典,逻辑严谨,已成功入围终审。特此送上章程与终审邀请,敬请太傅拨冗莅临指导,为我朝文坛指点迷津。”

这“星辉文苑”和“新风尚文学奖”,明眼人都知道,其前身正是老五澹台铢一时兴起、带着戏谑意味创办的“气死太傅文学奖”。当初,李太傅屡次因澹台星的“顽皮”举动——或是用毛笔在奏章上涂鸦,或是将御花园的名贵花草摘来给布老虎做装饰——而在朝堂上大发雷霆,引得几位皇子私下里哭笑不得。老五见状,便开玩笑说要设立一个“气死太傅文学奖”,专门征集那些“挑战传统、打破陈规”的文章,意在调侃太傅的迂腐守旧。

谁知老五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心想,既然大家对这种新奇的文学形式感兴趣,不如将其发扬光大,既能娱乐大众,又能从中牟利。于是,他自掏腰包,将奖金池设高达千两白银,还联合了几个支持新政的年轻官员和民间书商大肆宣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加之新帝推行新政,鼓励言论自由、思想活跃,一时间,无论是怀才不遇的寒门士子,还是思想新锐的学院派,甚至市井中颇有见地的奇人异士,都纷纷投稿应征。

投稿的盛况竟然挤垮了翰林院的门槛——原本翰林院是接收各类文章的主要场所,如今大量稿件涌向“星辉文苑”,翰林院的官员们都清闲了不少。这一文学盛事很快传遍京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成为新朝建立以来难得一见的文化热潮。为了避免过于直白地挑衅李太傅,也为了让奖项更具公信力,老五后来将奖项名称改为了更含蓄的“新风尚文学奖”。

如今,这奖项的投稿内容早已超出了最初的戏谑范围,变得五花八门,光怪陆离,却又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新朝之下涌动的思想活力。目前高居投稿热度榜首的,是一篇名为《从童真视角试解周易卦象新意》的奇文。作者署名竟是浣衣局的一名普通宫女,文中竟真用孩童玩耍时布片的折叠方式类比卦象变化——将布片对折比作“乾卦变坤卦”,边角折叠比作“爻变”,还结合自己洗衣时观察到的水波纹路,解读卦象中的“阴阳流转”,角度新奇,论证虽略显稚嫩,却充满了想象力,令人拍案叫绝。

紧随其后的,是李太傅一位得意门生偷偷投稿的《避暑山庄园林蚁群社会组织观察录》。这位门生素来受太傅教导,专攻经世致用之学,如今却写出这样一篇“旁门左道”的文章。文中详细记录了他在避暑山庄观察到的蚁群生活——如何分工觅食、如何搭建巢穴、如何应对外敌入侵,还绘制了详细的蚁群活动路线图,充满了实证精神。文章发表后,竟获得了不少好评,有人称赞其“贴近自然,视角独特”,与太傅平日教导的“死读圣贤书”大相径庭。

相比之下,李太傅那篇维护道统的严肃文章《论婴孩玩物对朝纲潜在影响之管见》,在众多新奇视角的冲击下,反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文中反复强调“婴孩应遵循礼教,不可玩物丧志”“圣贤之书不可轻慢”,言辞恳切却缺乏新意,在热闹的投稿中显得格外“冷清”。

李太傅看着澹台墨手中那制作精美的请柬,又听着他一番“恭维”的话语,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本想怒斥这奖项“荒诞不经”,却又被“入围终审”“敬请指导”的话语架住,若是当场拒绝,反倒显得自己小气,容不下新事物。他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接过请柬,重重地哼了一声:“哼,老夫倒要看看,这所谓的‘新风尚’,究竟是何等模样!”

颁奖典礼当日,现场气氛之热烈,远超传统的琼林宴。会场设在皇家园林的一处开阔地,四周种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搭建了一座临时的高台,高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悬挂着五颜六色的绸缎,显得格外喜庆。老二澹台战亲自率领着装整齐、英姿飒爽的“星辉营”女兵维持秩序——她们身着淡蓝色军服,腰佩短刀,站姿挺拔,眼神锐利,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少前来观礼的文人墨客,都忍不住偷偷打量这些女子士兵,心中暗自惊叹。

老四澹台鹊则在会场四周巧妙地喷洒着他特制的“清心散”。这“清心散”用薄荷、冰片、菊花等药材制成,气味清凉淡雅,据说能提神醒脑,驱散陈腐之气,让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他背着一个小小的药箱,像个游医一样在人群中穿梭,时不时对着空气喷洒几下,引得众人纷纷吸气,脸上露出舒适的神情。

台下,来自天南地北的参赛者、看客、书商摩肩接踵,议论纷纷。有穿着粗布衣裳的寒门士子,手中紧紧攥着自己的稿件,紧张地等待结果;有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带着仆从,高声谈笑;还有不少书商,扛着沉甸甸的书籍,准备在会后抢购获奖作品的版权。整个会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充满了活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