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8(2 / 2)
是的,仅仅到四阶术士为止了,或许这个叫文夫的术士最后的成就并不止于一名四阶术士,但是这并不算厚的一本书,也仅仅走到四阶为止,即使如此,也让他受益匪浅。
因为这本笔记是从那文夫由一个什么都不懂,只是拥有术士的潜质的普通人开始修习的,和王观澜一般,都是一片空白,王观澜从这本笔记之中见证了他一步一步的由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名符术士的过程,整本笔记就仿佛是一个名师,带着他,一步一步的深入学习符文的知识,将近一年的时间,王观澜再非起初那个对术士和符文之道一窍不通的菜鸟了。
所谓的符。在古老的年代,并不叫符。而叫做天痕。即天道之痕迹的意思。
最为古老的几本道书之中,便有一本名为万象天痕经,记载着天痕之道,即符文之道的本源。当然,这本道书早已经消失了无数年。只是作为一个传说存在于世间。
但是这符文之道,终究是传了下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化出无数的流派。手段更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比如说王观澜,以衣他手中的那本文夫习符笔记,所属的便是符文之道一个有名的流派,天山鹤舞流。
天晓得天山之上有没有鹤。不过这个流派是在数千年前传下来的,便叫这个名字。而这个流派又分成了其他数个流派,这文夫,便是属于天山鹤舞流的一个分支。
天下像这般的流派分支多如牛毛,各种符文之道用法也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世所公认的,那便是古符和今符,有着明显的区别。
所谓折古符,便是指自今上推三万六千年划出的符文,称之为古符。
三万六千年之内的符文,称之为今符。
为何是三万六千年
因为三万六千年前,天地之间,发生了一大劫难,号称末法之劫,当劫之时,天地同泣,日月无辉,这一方世界,也是自那一次大劫之后分裂出来的,同样,太古五经,也是自那次大劫之后,分崩离析的,只余传说存在于人间。
和太古五经一样,古符也是自那次末法之劫后,渐渐的势弱起来。
在文夫习符笔记之中也提到了古符,言明每一个符威力巨大,神秘莫测,但是却并不适用,这一点,在笔记之中解释的十分清楚。
与今符相比,古符所表达的含义更加的完备,比起今符要更接近大道,因为古符,便是自万象天痕经之中流传出来的,每一个符文都代表着天地运行的一道痕迹,但正是因为如此,古符才会渐渐的失传,甚至消失。盖因,自末法之劫后,天地元气消散,与上古之时有了极大的差异变化,再不复上古之时的模样,真正的天地大道已经早已经分崩离散,或者说隐藏在重重的迷雾之中,即使是懂得古符,想要驱动,所需要花费的力量也是太古时期的数倍,而且,即使是驱动起来了,也难以达到上古时代的效果,因此,古符渐渐的被今符所取代。,
所谓的今符,其实就是源自于古符,是末法之劫后的修炼者对于古符的一种改良,今符与古符是不同的,更加适用于末法之劫后的世界,因此迅速的流传了开来,并且成功的取代了古符的地位,经过数万年的流传,形成了如今的符文体系。
今符每一个符文表达的意思比古符要简单许多,如果说,每一个古符都是一个完整的程序的话,那么今符,便是程序中的一段语句,今符原本就是从古符之中拆解出来,又重新组合,以符合末法之劫之后天地元气和天地本源之道的要求。
而古符,在如今的世界之中,便仿佛是一个个无法与操作系统兼容的程序一般,或者能够通过一些手段运转起来,但是却会在运转的过程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还会造成操作系统崩溃的极端情况,这也是古符消亡的原因。
当然,这也不是说古符就没有用了,在符师之间,古符还是非常珍贵的,每一个古符都是一个活着的教材,向着这些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到符文之道的符法师诠释着天之痕迹的奥秘。
只是符师的数量毕竟稀少,因此,经过数万年的流传,这古符,也渐渐的失传了起来,能够找到一两个,对于符师而言,便是无价之宝。
像王观澜这般的半调了符法师兼阵法师,这辈子还是第二次看到古符,第一次是在那绯衣女子的赤火炎龙旗之中,下品道器赤火炎龙旗的主符文便是一道古符,也是构成了道器内部法阵的核心符文,正是从那道符文之上,王观澜对火球术的理解超出了一个初学者应该理解的范畴。
也是通过那道符文,他感受到了古符的气息,对古符变的十分的敏感,而现在,他手中这块灰布上面的符文。在他的灵觉之中,正散发着和赤火炎龙旗主符文一样的气息。
毫无疑问。这是古符。
灰布上的古符不多。只有三个,若是放在平时,得到三个古符,足以让王观澜惊喜异常了。但是现在,他有的只是恼火。因为这块灰布并不完整,明显是被人用刀割开的,至于是谁割的。最大的可能性便是他那个便宜舅舅。因为割良很新,是最近几天才割出来的,显然是这灰布原来很大,可需要包的东西并不多,所以就用刀子将这灰布割开来,这简直是暴敛天物啊
王观澜现在最大的想法便是立刻回到益城去。揪着他那位阿舅的领子,让他赶快把剩下来的灰布交出来。
第十二章约架
南华城的一间酒楼之中,几名劲装少年正聚在一张桌子上面喝酒聊天,高谈阔论,似乎并不怕人知道他们谈论的内容,因此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大,很高,传遍了整个酒楼。
在他们这一桌的周围的桌子全都是空着的,没有人敢接近,因为他们谈论话题的中心人物便是西南三州近日来风头最近的宁王十四少王观澜。
他们的话语之中,对王观澜可没有什么好的评价,什么阴险小人、无行浪子、运用卑鄙手段的混蛋行子,反正什么难听的都有人说,以至于酒楼没人敢靠近他们,但是他们又无法报官,因为这几名年轻人,就是近日南华城传的沸沸扬扬的那几名挑战者,向宁王府递了挑战书之后,他们便日日在这间酒楼之中等候,一开始的时候还好,可是等了几日,愣是听不到宁王府的回音,一个个的都开始急了,不约而同的采取了这样的手段,希冀得到宁王府的回应,激王观澜出来,就算你王观澜受的了激,宁王府能受的了这激吗
面对他们这样的挑战者,宁王府还真的没什么好办法,为了宁王府的声誉也好,为了王观澜的面子也好,他们都没有理由向这几个人动什么手段,于是乎,便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每天到这个时候,这几位都会聚在一起,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