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陛下英明(1 / 2)
一番奏对,张墨既肯定了众人的功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更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恩威并施,掌控自如,让在场所有官员,无论是大明旧臣还是江南降臣,都既感佩又敬畏。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张墨并未一直待在行宫内。他换上便服,只带少量精锐护卫和近臣,深入越州城内外巡视。
他登上了越州城墙,眺望滚滚东去的大江,感叹山河之壮丽。
他走访了市井街巷,查看商铺经营,与偶遇的百姓随意交谈,询问物价、生计,了解民情。皇帝平易近人的态度,让起初惶恐的百姓渐渐放松,敢于说些实话。
他还特意去参观了越州著名的书院,与一些硕学大儒座谈,听取他们对经义、对时局的看法,并阐释自己“崇文重教,经世致用”的理念,试图化解士林中的隔阂。
当然,他也视察了京营新军的操练。
看到在罗宽和周大彪派来的军官共同训练下,原本的越国军队已初步有了大明军队的纪律和气象,张墨颇为满意,当场给予了赏赐。
这些亲民、务实的举动,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遍越州乃至整个青江行省,极大地安抚了民心,也展现了新朝皇帝的不同气象。
这一日,张墨在周大彪、罗宽的陪同下,来到了原越王宫的核心区域——那座依旧空置的越国主大殿前。
殿宇巍峨,飞檐斗拱,虽无人居住,却依旧散发着往昔的威严。
张墨驻足殿前广场,负手而立,久久不语。周大彪和罗宽侍立身后,心中都有些忐忑,不知皇帝意欲何为。
“听闻,昔日越国主赵铎,便是在此殿之中,服食所谓‘仙丹’,最终毒发身亡?”张墨忽然开口,声音平静。
罗宽躬身答道:“回陛下,正是。赵铎昏聩,宠信冯坤,沉迷丹术,以致国事糜烂,身死国灭。”
张墨轻轻叹了口气,不知是叹息一个对手的结局,还是感慨权力的虚幻。
他抬头,看着大殿匾额上模糊的旧字痕迹,缓缓道:“权力如同双刃之剑,既能安邦定国,亦能引人入魔。赵铎之败,非仅败于国力,更败于心术。”
他转过身,看向周大彪和罗宽:“此殿,便让它空着吧。留于此地,可作为一面镜子,警示后人,为君者,为臣者,当时时自省,勿忘初心,勿蹈覆辙。”
“陛下圣明。”周大彪和罗宽由衷说道。皇帝不入住此殿,是明智;将其空置作为警示,更是胸怀与远见。
南巡的最后几日,张墨正式下旨,昭告天下,明确临江府更名为越州,并以此为中心,设立大明青江行省,辖制原越国全境。
旨意中详细阐述了改名的缘由与寓意,强调“越”地已归王化,当与天下各州一般,共沐皇恩,同享太平。
同时,张墨宣布了一系列针对青江行省的优惠政策。
减免部分地区一年赋税,拨款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从北地引进良种、农具,并宣布将在越州设立官学,选拔越州子弟优秀者入中京国子监就读等等。
这些举措,实实在在地惠及了当地百姓,也让许多观望的士绅看到了新朝的诚意与气象。“越州”这个新名字,伴随着皇帝的恩泽,开始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