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刘备的人才储备!(2 / 2)
随着陈纪的离开,国相府中大批的属官选择了辞职,纷纷离去。
他们之所以来国相府是冲着陈纪天下名士的名声来的。
至于刘备?
抱歉,他们不认识!
除了国相府的属官,还有各地县衙的县令、官吏也大量出现了挂印而去的情况。
随着陈纪的离去,看似安稳的平原国,立马轰然倒塌,陷入了混乱之中。
这就是天下名士的影响力!
刘备因此忙的焦头烂额。
幸好这会公孙瓒在涿郡故安县再度调集兵马吸引了袁绍的注意力,让袁绍根本管不到平原国这边。
要不然袁绍随便派一支兵马过来,再联络平原国的世家豪强,刘备只能灰溜溜的逃走。
“子安,助我!”刘备找到刘平道。
“...”
“大哥,你找我也没用啊。”
“我又没办法给你变能臣干吏出来!”刘平也很无奈啊!
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间,青州产出的人才本来就少,因为青州从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开始,到如今公元192年,足足八年,就一直在混乱之中。
青州的士子根本没有一个安稳的读书环境,所以产出的人才相对较少。
只有那些世家豪强的弟子,才有读书的可能。
因为他们身处坞堡之中,不用担心家门被贼寇敲破,另外有家族的支持,他们也不用为生计发愁奔波。
而且也只有他们有“书籍”可以读。
另外有一部分人直接跑了。
比如平原国的邴原、管宁、王烈等人就跑辽东去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在平原国,对方响应刘备的征召来做官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刘备出身过低,对于士族人才的吸引力极低。
更别说,这会还有一个北海相孔融,因为自身的家世、才学,闻名于世,对于青州人才有虹吸效果,青州仅剩的人才基本都聚拢到对方身边去了。
比如王脩、孙劭等人。
这会都在北海国孔融的官署里边。
刘平低头沉思了一下,“大哥,我倒是可以推荐给你几个人,但他们会不会响应你的征辟我就不知道了。”
刘备闻言大喜过望,“子安,我就知道你肯定有办法。”
刘平闻言苦笑,而后神色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大哥,或许到了那一步的时候了。”
刘备闻言神色也是严肃起来,“子安,你的意思是启用那一批人吗?”
刘平点了点头。
当初他帮助刘备赚取到第一桶金的时候,就向刘备提出了一个建议。
那就是建学校、培养人才!
刘备因为出身过低,对于士族人才毫无吸引力,那么想要解决这个办法,就是花时间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
所以在刘平的建议下,刘备将自己大半的身家全部用在这一事业上了。
当然这部分人才和那些世家豪族的人才,目前来说是有差距的。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因素!
其一没有名师教导,其二没有好的教材可以学习。
这两者是息息相关的。
因为东汉末年,书籍是非常非常非常珍贵的!
大部分都掌握在那些世家豪族以及大儒的手中。
而且就算有了书籍也没用!
没有注释!
注释事关两点!
其一是断句,没有标点符号!
其二是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