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申砬尽力,延误战机(1 / 2)
李朝的骑兵跟大明不同,建制以及训练方式,都趋同于蒙古骑兵。
这主要是因为李朝先祖李成桂的父亲,本身就是蒙元朝廷所任命的千户,常年驻扎在毗邻满州的半岛北部。
许多士兵也曾直接为元朝军队效力,所以在武器风格、战术习惯和内部传统方面都逐步趋同,并且长期不为其他外力输入所干扰。
当然,按照李朝以文制武的德行,仅靠随申砬南下的有限边军,还不足以承受大型会战。
好在李昖亲自为其授予特权,可以通过节制地方部队与招募新丁的方式,组建起符合自身需要的部队规模,可见朝鲜武将有多无奈……
申砬此行,不仅能将部分禁卫军士兵带往汉江对岸,还在沿途征召不少善于射箭的临时民兵。
再加上大量从南方各州溃逃而来的正规军残部,终于拼凑出约一万六千人的决战力量。
只不过跟前来参与会战的曰本军队相比,实在是杯水车薪!
小西行长的第一军,便有一万八千人;更别说加藤清正麾下第二军,兵力高达两万两千人!
好在二人不和,加藤清正只会坐山观虎斗,唯有小西行长败退,他才会接手对付朝鲜军队的任务。
五千常年抵御女真的精锐骑兵,这就是申砬,以及李朝唯一的依仗!
朝鲜军民直到现在,都没有意识到此战若败,便要面临国破家亡的惨状。
沿途招募的民兵,还在大声喧哗,仿佛即将对战的曰本军队是土鸡瓦狗。
唯有败退的正规军,才明白这群倭国恶鬼的可怕!
一旦到了战场上,这群倭人仿佛兽性大发,砍杀起来丝毫不顾性命!
尤其是这些人手中的铁炮,更是成为朝鲜军队的苦主!
同样距离射击,弓箭只能伤敌,除非射中头颅和心窝,方能将敌人杀死。
反观铁炮就不一样了,一旦命中目标,可谓非死即伤。
申砬看向手下军队,只觉得丑态百出!
唯有陪同自己的五千精锐,才能够真正杀敌。
申砬深知曰本军队的劣势,因为是异乡作战的客军,他们对每处新战场的地理认知都非常有限。
其次便是缺乏骑兵分队,几乎完全是靠两条腿的步兵解决所有问题。
炮兵领域的彻底空白,则让曰军非常容易在对城市或要塞的攻坚中受阻。
至于早就大量列装的铁炮,也在攻城战中的作用,要稍稍弱于朝鲜弓箭,还必须靠本土特色的和弓予以弥补。
可惜申砬并不了解曰本的历史,经过多年内战的锤炼,曰本早已培养出一批精于厮杀的资深老兵,能和负责指挥的贵族武士们相得益彰。
起初,为了避敌锋芒,尤其是士气正盛的曰本军队,申砬并不打算与小西行长直接进行全面会战。
这位朝鲜大将,计划将大量步兵安置在忠州附近的黄草岭设防,以据守山口的方式阻挡日军继续前进。
依山据守,挫敌锐气,可以说申砬的做法完全正确,可他却忘记了决定战争最重要的因素——人!
如今大部分李朝军队都士气低落,并在服从性和执行力方面都表现低下,虽然平时也不高……
以至于当小西行长所率第一军开始靠近关口,李朝守军尚未落实任何部署,从而错失了成功阻击来敌的最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