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遇到了“亿点点”困难(1 / 2)
“砰!噗~”
先是一声短促的闷响,随后是气流爆破发出类似“闹肚子”的声音。
一阵烟尘过后,白马山的工地上,“高炉一号试验模型”的炉子上多出了密密麻麻的裂缝。
几名法师学徒手持长杆缓缓靠近高炉的烟囱,一番探测后朝着身后的众人大声喊道:“确认安全,烟囱没有损毁。”
达·芬奇的大拇指在自己的眉心用力揉了揉,带着自己的徒弟和工兵营的学徒们上前查勘。
“通风口的右端完全开裂。”一名学徒大声报道。
又两名学徒扒开燃烧室,用木棍使劲搅了搅:“底下的煤几乎没有烧着,填料或者通风有问题。”
一旁的李维听闻此言心中一动,对两名学徒吩咐道:“翻一翻有没有类似罗多克银炭的东西。”
经过实践,李维发现煤在不充分燃烧的状况下更容易出现疑似“焦炭”的东西。于是决定慢慢攒够一批用作实验。
填料室最为忙碌,几名学徒利用达·芬奇设计的滑轮组掀开填料室的盖子,窑倌检查着石灰石的烧制情况。
整个现场忙乱中带着秩序,分工明确的学徒们汇报着高炉各处的状况。
信息源源不断地涌向达·芬奇。
……
伽利略离开已经半个多月了,哈弗茨也返回了瓦兰城——王都的战功封赏迟迟未定,哈弗茨也要四处联络、早做应对。
冬天显然不是深入极西冰原勘探的好时节,哈弗茨同伽利略约定在夏季冰原上风雪最小的时节前去一探究竟。
伽利略许诺这段时间里他会把疑似石墨坩埚的黑瓦罐的制作方法和黏土的耐高温研究放在首位。
李维则同达·芬奇一道开始带着部分学徒们设计建造“高炉试验模型”。
虽然燃料和耐火材料都还没有搞定,但倘若达·芬奇的构想正确,那么即使用现有的煤作燃料也应该可以把炉温提高到一个新的地步。
用窑倌和铁匠的话说就是“火的颜色黄中发白时炉子容易烧塌。”
在没有高温温度计的年代,匠人们主要就是靠烟囱的气体颜色和炉火的颜色来判断炉子的温度。
不过这个土方子只适合炉火,李维在开放环境中做燃烧实验时并未发现类似规律。
按照李维多方收集的信息,“发白的火焰”应该就是目前荆棘领的高炉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了,也是缺乏耐火材料的高炉本身能承受的最高温度。
两者互相制约了对方的进一步发展。
可惜“高炉一号”还没等到验证李维的这一猜想就出了岔子。
燃烧室和填料室不接触的设想对烟道和烟囱的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很高,对于鼓风机的功率要求同样如此。
达·芬奇拿着一张图纸返身走向李维:
“烟道的设计弧度需要调整;大量的气体堆积在烟道右侧的最下方,可能是引起这次爆裂的最大原因。”
“您的学徒很棒,这次是我的问题。”达·芬奇的语气中略带苦涩。
李维接过图纸,扬了扬,故作夸张地撇了撇嘴:“要是有了图纸就能一次性成功,那我养这么多学徒岂不是显得很蠢?”
达·芬奇笑了笑:“您的安慰方式总是别具风格。”
李维冲着高炉边明显有些沮丧的众学徒大喊道:“为了庆祝你们又排除了一个问题,今晚的酒水由达·芬奇先生埋单!”
“噢噢噢~”学徒们高高举起手中的各式工具,鬼哭狼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