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有喜有忧(1 / 2)
依照梅琳娜的估计,她家的那些个专职炮制药材的药户,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来熟悉硝石和木炭的造粒手感(理化性质)。
从而得到合适的炮制温度、时间等工艺标准。
当然,可以想见的是,已经问世的“温度计”以及正在研发中的“时钟”,会加快这一进程。
虽然梅琳娜没有多说,但伍德家族炮制硫磺的工艺发展到今天,期间必然也是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
别的不说,单是像梅琳娜那样在室温接近四十摄氏度的密闭房间里持续劳作一个小时,就已经是在急性中暑的边缘走钢丝了。
所以梅琳娜也强调过,药材的(高温)炮制多集中在冬季,药户也是交替进入炮制房轮班。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梅琳娜的这番话让李维多了几分歉疚。
这姑娘的情意和她的坚韧一样让李维着迷。
至于从零开始培养专职的火药造粒工,想达到接近梅琳娜的水平,少说也得要个几年的时间。
好消息是这些炮制药户如今都属于约书亚的“私人财产”,不管是短期应急还是长期培养,梅琳娜都可以从容调度。
最重要的是,梅琳娜开创了“火药粒精度标准”,无论是手工还是机械,都为李维接下来的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最初的“工业母机”,比拼的就是匠人们“手搓的精度极限”。
往后才是“子机床偶然制造出、达到设计精度理想值的零件”,通过组装这些“理想零件”,从而对“工业母机”进行迭代。
工业制造是一条无法“弯道超车”的路,它只会奖励走得最远的“玩家”!
……
略去那些和梅琳娜调情的部分,李维简单地向卡洛斯阐述了“新型火药”的可行性。
卡洛斯不仅是李维的叔叔,更是德拉高原领的领主、一位边境伯爵。
该怎样拉拢一个政治集团,李维还是拎得清的。
当然,关于“现代工业”的想法太过超前,李维自然不会吐露、徒添烦恼。
“实际上,有一点出乎了我的意料。”
李维示意卡洛斯往前走,嘴上不停:
“在硝和炭的相对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硫的绝对含量增加,爆炸的威力反而更大。”
这确实让李维有些困惑。
“炭越多越稳定,易于燃烧难于爆炸”这一点基本可以被证实了——李维的土制燃烧弹基于此制造的。
但所谓的“黄金比例”爆炸的效果并不理想,反倒是削减硝石的用量、增加硫磺的用量之后爆炸的威力明显增强。
在火药制作上,李维毕竟连个“半吊子”都算不上;虽然和预期不符,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李维还是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思路。
“到了,爆炸现场就是这里。”
李维停下脚步,示意卡洛斯看向对岸的河堤。
甜水河原本在此处划出一个“U”型的冲击缓坡。
如今“U”型河道的底部却凭空塌下去了一截河堤。
褐色的焦土、崩裂的堤石、破碎的植物根系……
奔流不息的河水既吸收了爆炸产生的烟雾,也遮蔽了闷雷般的声响。
大地的伤口就这么静悄悄地暴露在了卡洛斯的视野中。
几道手持器械的人影仿若蚂蚁,正在巨大的“伤口”处进行着世间独一份的爆炸后威力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