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通俗小说作家与雕版印刷机(2)(1 / 2)
时下的印刷工艺原理大同小异,基本可以归结于“将文字或图案雕刻在印版上,剔除非图文部分使图文凸出,然后涂墨,覆纸刷印”。
也可以粗暴地将印刷理解为盖印章的过程,「印版」即是一个特大号的印章。
由于「印版」通常是雕刻的金属板或木板,又称「雕版」,所以才有了“雕版印刷”的称呼。
当然,原理是一回事,实践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就像玫瑰不止荆棘领在培育,但“不同玫瑰品种的性状退化、趋同”的问题当下只有荆棘领能够解决。
而谢尔弗自己的印刷作坊,相比教会,无论是规模还是成品质量都要逊色许多。
比如说印刷品实际是雕版图案的镜像——这种反直觉的操作无疑加大了印版雕刻工的入职门槛和培养周期。
在空间想象能力上,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差距。
再比如说,油墨是油画颜料和各种添加剂的混合物,具体的成分与配比也是各家秘而不宣的存在。
包括覆印的力度、油墨的涂抹,都需要培养专门的“覆印工”与“涂墨工”。
印刷行业在当下,是毫无疑问的“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资金密集”产业。
但有这么一个势力,天然拥有海量的印刷需求,并且掌握了大量的雕刻工匠与油画工匠,甚至还有直接收税的权力——光明教会。
历史的条件一应俱备,所有的巧合也就成了必然的进程。
作为光明教会在维基亚的本部,坐落于日瓦丁内城的索菲亚大教堂名下拥有大量产业,当中就包括全维基亚最大、最先进的印刷工厂。
对于教会来说,任何技术的进步都得套上一层宗教的外衣,才能彰显教会庄严的法理正统。
「插版画」正是教会口中又一个“神的恩赐”。
然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皮埃尔这样的通俗小说作家和他的作品一样,是上不了台面的。
梅琳娜身边的那群贵族淑女,也只敢在没有大人的场合公开讨论这样的禁书。
教会私底下玩得再花,也不会在公开场合拿自己的印刷技术为这样的作品站台。
时下虽然没有“新闻总署”这种审核机构,但能够找到出版自己作品的作坊,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的隐形门槛。
在文字垄断的时代,每一个大书商的背后,都有一个响亮的姓氏。
不过话又说回来,李维的前世里,连毒枭的爱情故事都能在神州大地上出版,皮埃尔能在日瓦丁找到一点额外的门路,倒也在情理之中。
在李维的亲切问候(威逼利诱)下,感动得涕泗横流的皮埃尔也坦白了自己的底细。
……
皮埃尔·维克托的成名史是再典型不过的日瓦丁底层笔杆子奋斗史。
在连续八本“严肃文学题材”碰壁之后,旅居日瓦丁的“扑街写手”皮埃尔痛定思痛,以一本光看名字就足够狂野的《帕拉汶宫廷艳史》一炮而红。
随后又以《罗德岛秘史》、《精灵女王与人类骑士》两本“精灵恋爱文学”精准直击底层人物的爽点,横扫日瓦丁的大街小巷。
靠着几部吹捧日瓦丁贵族的短篇小说,皮埃尔最终成功地将自己的名气变现、洗白上岸,摇身一变成为了名誉男爵。
也是在这一时期,皮埃尔搭上了同乡葛朗台的线;皮埃尔加入国立作家协会还是葛朗台出的力。
只可惜没过多久葛朗台就因为卷入政治风波被踢出了日瓦丁。
尝到了攀权附贵的甜头的皮埃尔自然不会就此收手,转而通过自己的出版书商,勾搭上了日瓦丁某位主教的情妇的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