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硝石战争,燃烧的远征(1 / 2)
血蹄河成了名符其实的血蹄河。
火把映照着橘红色的河水,箭雨凄厉的呼啸声裹挟着少许倒霉蛋中箭的闷哼。
预制的浮桥组件随着粗大的缆绳在湍急的水流中左右摇摆,工兵们的脑袋像鼹鼠一般在浪涛中起伏。
岸上亦是人影攒动,时不时有快马飞离。
那一根根火把的远去,往往意味着新的消息被送回荆棘领人的四号营地,又或者库尔特人的大帐。
……
巴牙兀部与速勒都部所在营帐今夜火把通明。
信使们来来去去,带来了上下游的最新战况:
“头人!哥顿·谢尔弗所部浮桥搭设过半!”
“我部箭矢所剩无几,请求两位首领支援!”
“凯塔·布率亲卫冲击浅滩,拿罕木图百夫长战死!”
“苏尼特部与土河部带着老幼营帐往北逃了!”
“两位头人!请速速发兵吧!”
“再无援兵,只怕剩下那些小部落也管不住了!”
……
信使们的措辞一次比一次激烈,最后已经带上了哭腔甚至是威胁之意。
帐内众人鸦雀无声,唯有含义复杂的眼神纷纷投向首座的巴格鲁与布巴图。
先前巴特巴雅尔的话大抵是应验了,荆棘领还真就是上下分兵、两路强渡。
屈辱和憋闷萦绕在众人的心头。
屈辱的是塔哒尔部羸弱至斯;憋闷的是他们手头明明还有近两千骑却纹丝不动,放任荆棘领在分兵之后还能以多打少!
“巴格鲁大人!布巴图头人!”
终于是有人忍不住越众而出,面庞涨得通红,说话也算不上客气:
“草原的勇士何时丢掉了他们的勇气?”
“请赐我先锋旗!我要用凯塔·布的头颅为祭!”
于是帐内众人的视线又在说话的青年与布巴图头人的脸上来回打转。
这青年是塔哒尔有名的“阿尔斯楞”(库尔特语,意为冲锋陷阵的猛士),也是布巴图的婿子、拿罕木图的弟弟。
他这一表态,许多人便是蠢蠢欲动——总不能真的坐视荆棘领两路上岸吧?
何况那派出去的两百骑精锐里,沾亲带故的又何止“阿尔斯楞”一人?
布巴图叹了口气,一直低垂的眼眸缓缓抬起,却是看向负责盯梢四号营地的“夜鹞子”,沉声道:
“荆棘领的本部营地,可有什么异样?”
以夜间视力闻名的“夜鹞子”恭敬作答:
“启禀两位头人,自入夜后,对岸的营地也是火光通明,并在中游河段多有试探泅渡之举。”
“只是人数不多,均被沿岸的警戒逼退。”
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布巴图的视线环过帐内众人,最终停留在与自己并肩而坐的巴格鲁脸上。
“那就分兵吧,”事已至此,巴格鲁也不得不下定决心,起身道,“我与布巴图兄弟各领本部六百精锐,各自驰援上下游的战场。”
“至于老营内的防务,则由巴格孟克与巴特巴雅尔共同决断,如何?”
后面这句话,巴格鲁是冲着布巴图说的。
毕竟是两个千户,互相之间终究做不到全无防备。
双方大部分的精锐各自奔赴几十公里开外,老营里各留下一百精骑以及必要时也能够上马挽弓的老弱近千,也算是求全之策。
“请太阳神见证!布巴图必将守此盟约。”
巴格鲁诚意十足,布巴图自是满口应下,挥手让各自的心腹前去点兵,又各自交待了自己的弟弟/儿子几句,嘱咐他们一定要精诚合作、小心防范云云……
四月十七日晚近十一时许,两条火龙先是往北边绕开一圈、躲开河对岸的侦察,随后一东一西、分道奔赴上下游的战场。
-----------------
四月十八日凌晨二时许,来自凯塔与哥顿的最新情报也传回了四号营地:
“报!巴牙兀部已经与凯塔男爵所部接触!攻势受阻。”
“报!速勒都部已经与哥顿·谢尔弗少爷所部接触!攻势受阻。”
中军大帐处,李维静静地听完信使的汇报,长吐了一口气,起身向着营门外走去。
帐帘甫一掀开,加洛林语的圣咏混着药物的焦臭便灌入李维的耳膜:
“尔等刀锋即神的裁罪之镰。”
“每颗异教徒头颅都是通往天堂的赎罪券!”
“怯战者必堕硫磺火湖,心坚者方浴圣光!”
……
营门外,黎塞留依旧是那一身显眼的红袍,高昂的语调不断地刺激着身前一百名精挑细选的库尔特苦修亢奋的神经。
更有十数名灰袍牧师手捧圣杯,不断往这群苦修的脸上、身上涂抹着某种灰褐色的油状物。
李维闻到的焦臭就是来源于这种油状物。
据黎塞留所说,这东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迟钝皮肤对痛觉的感知,可能延长这些库尔特人在冰冷的河水中坚持的时间。
当然,在明面上,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堂之火”。
黎塞留也注意到了李维的到来,身形未动,眉眼中却有问询之意。
李维用力点了点头,冲着黎塞留比划了一个手势,随即反身走向自己的帐篷。
……
梅琳娜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迟疑了片刻,这才转过身,双手托起架子上的胸甲,一双美目死盯着李维,唇角紧绷,千言万语终归化作一句:
“为李维子爵披甲。”
战场非儿戏,于情于理,李维都不会把梅琳娜带在身边。
只是小姑娘第一次经历这种生离死别,万般惆怅,自难消解。
李维倒是还能嬉皮笑脸地凑了过去,张开双臂,任由几个健壮的仆妇为自己宽衣穿甲,嘴上逗弄着小姑娘:
“对咯,这种时候就该少说话,说多了容易乌鸦嘴。”
梅琳娜到底是没忍住,“恨恨”地白了李维一眼,将药包塞进李维的怀里,轻声一叹:
“我就在这里等你。”
-----------------
四月十八日凌晨三时许,月色正好,无需火把足够让人目视附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