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4章 《大明权臣》(1 / 2)
瑞士阿尔卑斯山庄园的庞大书房,万籁俱寂,唯有壁炉中木柴燃烧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苏宁刚刚批阅完天工汽车下一阶段的全球扩张计划,正准备休息,一个久违却又无比熟悉的声音,毫无征兆地在他脑海深处直接响起。
那声音非男非女,带着一种超越时空的机械质感,冰冷而又精准:
【叮咚】
【系统能量已充满,宿主可以随时进行穿越。】
【新的副本世界已生成,请选择:】
【选项一:《大明1566》——朝堂风云,波谲云诡】
【选项二:《人世间》——岁月绵长,人间烟火】
【选项三:《大江大河》——时代激流,商海浮沉】
【选项四:《觉醒时代》——思潮碰撞,破晓之光】
饶是苏宁历经风雨,心志早已锤炼得坚如磐石,此刻也不由得心神一震。
他放下手中的文件,身体微微后靠,陷入宽大的皮质座椅中,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要穿透虚空,看清这系统背后的奥秘。
“终于……又来了。”他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
这个带他穿越、赋予他工业空间,却又让他失去记忆的系统,始终是他最大秘密和底牌,也是他内心深处最想探究的根源。
他的目光在四个选项间缓缓扫过,脑海中飞速分析着每个世界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人世间》?
太过平凡琐碎,于他如今的格局而言,收益有限。
《大江大河》?
他已在现实世界亲手缔造了比原著更辉煌的传奇,再去意义不大。
《觉醒时代》?
思想启蒙固然重要,但那个年代的救亡图存,格局宏大却进程艰难。
最终,他的目光牢牢锁定在【《大明1566》】之上。
“嘉靖末年……”苏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皇帝沉迷修道,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国库空虚,边患频仍,但同时也是能臣辈出,海瑞、徐阶、高拱、张居正……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他嘴角勾起一抹极具侵略性的弧度:“乱世,才更容易火中取栗,攫取最大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的知识体系——经史子集、八股文章,对我而言,反而是最容易掌握和超越的。毕竟,我拥有的是超越他们四百多年的视野和知识储备!”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在心中默念:“选择《大明1566》。”
【宿主已选定《大明1566》,即将进行穿越。】
【时间线定位: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
【身份载入:宿主为山东莱州府(注:明代无青岛建置,其地域属莱州府)一名十一岁学子,即将参加嘉靖四十年的院试(童试)。】
“山东学子,十一岁,童试……”接收到具体信息,苏宁微微颔首,对这个初始身份感到一丝满意。
这个身份不高不低,正合他意。
既是读书人,拥有参加科举、进入体制的入场券,又非钟鸣鼎食之家,避免了大家族内部复杂的束缚,便于他暗中操作,白手起家。
“童试,考取秀才功名。这是科举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他迅速在脑中调取关于明代科举的记忆,“以我之能,过关斩将,易如反掌。关键在于,如何一鸣惊人,引起某些大人物的注意……”
他的思维已经开始在另一个时空驰骋:如何利用储物空间里的黄金、现代知识?
如何结交这个时代的关键人物?
是走清流直臣之路,还是成为搅动风云的幕后黑手?
系统冰冷的倒计时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
苏宁深吸一口气,拿起内部通讯器,接通了陈晓君和阿福的联合线路,他的声音平静如常,听不出任何异样:“晓君,阿福。我需要进行一次长时间出差,时间可能不定。期间,公司一切事务,由你们二人共同决策,按既定方针执行。非生死存亡之事,勿扰。”
通讯器那头,陈晓君虽然有些疑惑于“出差”的说法,但对苏宁的命令早已习惯性服从。
“明白。”
至于作为苏宁亲手制造的AI类人机器人的阿福,自然是知道苏宁这肯定是又传越了。
结束通话,苏宁缓缓闭上双眼,将心神彻底沉静下来。
他最后感受了一下这个时代的气息,那是一种掌控一切的权力与财富带来的极致满足。
“大明帝国……”他心中默念,带着一丝期待与睥睨,“我来了。且看我这异数,能在你这潭深水中,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时空通道开启……】
【穿越启动……】
下一刻,强大的牵引力作用在他的意识乃至灵魂深处,书房内,他的身影渐渐变得模糊,最终如同涟漪般消散在空气之中。
壁炉的火,依旧安静地燃烧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只有那份未批完的文件,静静地躺在桌上,等待着主人不知何日的归来。
而一场跨越四百多年的时空之旅,已然启程。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嘉靖末年,一个名为苏宁的变数,悄然降临。
……
大明嘉靖三十九年,冬。
北京城的天空,是那种铅灰色的、仿佛凝固了的沉重。
自入冬以来,竟未飘落一片雪花。
干冷的北风如同刀子,刮过紫禁城朱红的宫墙,卷起阵阵尘土,却带不来一丝湿润的气息。
“一冬无雪……”
这四个字,像一块巨大的、冰冷的石头,压在每一个朝臣的心头,更沉甸甸地压在整个帝国看似恢宏、实则千疮百孔的骨架之上。
连年灾荒,东南倭患未平,北方鞑靼叩关,国库空虚得能跑马,百姓的赋税却一年重过一年。
这异常的天象,在信奉“天人感应”的大明朝,无疑是最严厉的“天谴”示警。
腊月二十九,岁末。
往年的这个时候,宫里宫外早已开始张灯结彩,准备迎接新年。
但今年,这份喜庆被一种无形的恐慌和压抑取代。
宫人们行走在空旷的广场上,脚步匆匆,不敢高声,仿佛生怕惊动了什么。
就在这一片死寂之中,一个身影,抱着必死的决心,踏上了通往午门的御道。
他便是钦天监监正,周云逸。
官阶不高,却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之责。
他身着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色官袍,手持一份早已写就的奏疏,身形瘦削,面容因长期的忧思而显得格外清癯,唯有一双眼睛,燃烧着一种近乎殉道者的光芒。
他走到午门前,整了整衣冠,面向那紧闭的、象征着至高皇权的宫门,深吸一口凛冽的寒气,朗声开口。
他的声音不算洪亮,却异常清晰,穿透干冷的空气,回荡在空旷的广场上:
“臣!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冒死泣血上奏!”
“自去岁以来,天象示警,异变频仍!今更是一冬无雪,此非寻常,实乃上天垂象,警示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