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68章 我要造无人机

第68章 我要造无人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二天,布加勒斯特郊外的红星机床厂。

阳光驱散了昨日的阴霾,照耀在略显陈旧但依旧整洁的厂区里。

瓦西里·波佩斯库厂长脸上挂着程式化的热情笑容,亲自带领着姜晨、王建国和李晓梅组成的龙国代表团,再次深入到工厂的核心生产区域。

总工程师格奥尔基·约内斯库也陪同在侧,随时准备解答技术问题。

得到了高层指示的波佩斯库,今天的策略非常明确:尽力展示“红星厂”的实力,抬高己方产品的价值,以便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

“姜同志,王总工程师,请看这边!”

波佩斯库指着一台正在进行最后调试的、体型庞大的机器,语气中充满了自豪,“这是我们厂最新改进型的FU-325万能工具铣床!它的主轴采用了更高精度的滚动轴承,转速范围更广,加工精度可以稳定达到IT6级!并且配备了我们自主研发的数字显示装置,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和定位精度。这台设备,即使在整个欧洲,也是相当先进的!”

王建国扶了扶眼镜,仔细地观察着这台铣床的细节,不时弯下腰查看导轨的刮研工艺和传动机构。

他确实被这台机器的制造水平所吸引。

相比之下,龙阳军工厂主力使用的还是仿制苏式50年代技术的6M82型铣床,精度和效率都差了一大截。

“确实不错,”老王低声对姜晨说道,“这台FU-325,比起我们厂里的老伙计,强太多了。你看它的铸件质量,结构刚性,还有这个数显装置,虽然比不上鹰酱最新的数控系统,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要是能引进几台,对我们加工一些精密零部件,比如新型步枪的机匣、火炮的瞄准机构,能起到关键作用!”

姜晨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目光平静地扫过机器,似乎并未被波佩斯库的热情推销所打动。

接下来,波佩斯库又带领他们参观了外圆磨床车间。

他特意展示了一台正在工作的RU-280型精密万能外圆磨床。

砂轮高速旋转,冷却液飞溅,伴随着轻微而均匀的磨削声,一根闪闪发亮的金属轴件正在被精确加工。

“RU-280是我们厂的拳头产品之一!”

波佩斯库骄傲介绍道,“它的磨削精度可以达到0.002毫米!无论是加工主轴、精密轴承套圈,还是其他高精度回转体零件,都表现优异!很多兄弟国家都向我们订购这款设备!”

老王再次凑近观察,甚至向约内斯库询问了关于砂轮修整和自动测量装置的一些技术细节。

约内斯库也耐心地进行了解答。

“精度确实很高。”老王对姜晨感慨道,“我们厂那几台老掉牙的磨床,磨个IT7级的轴都费劲,公差一大就得靠老师傅手工配研。有了这RU-280,很多精密件的加工瓶颈就能解决了。”

跟随姜晨同来的另外几位来自龙阳军工厂的技术人员,此刻也难掩激动之色。

他们低声交流着,眼睛里放着光。

这些设备,对他们这些常年和“傻大黑粗”的国产老机床打交道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如同艺术品一般。

“要是能把这条滚齿机生产线也搬回去就好了……”

一位负责齿轮加工的技术员看着不远处一台正在加工精密齿轮的滚齿机,喃喃自语。

他们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希望。

这些先进的机床,正是龙国军工乃至整个工业体系升级换代所急需的“母机”。

只要引进那么几台,不需要多了,就足够他们学习,仿制。

然而,作为代表团团长的姜晨,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冷静。

他礼貌地听着波佩斯库和约内斯库的介绍,偶尔会提出一两个看似随意的问题,但大多数时间只是默默地观察,点头致意,没有任何明显的表示。

没有人知道,在此刻姜晨的眼中,世界是另一番景象。

他的视网膜上,不断有淡蓝色的数据流和信息框闪过,那是来自“星际军工系统”的实时分析:

扫描目标:FU-325万能工具铣床(改进型)

制造年份:1974年

当前状态:优良(92%设计性能)

核心技术:基于德系DeckelFP系列仿制改进,滚动轴承主轴,早期数字显示(非闭环控制)

精度等级:IT6(稳定)

升级潜力:中等。可替换为开环步进电机驱动,加装简易PLC控制器,实现基础数控功能。预计升级成本:8000龙国币/台。升级后可用于加工中等复杂度零件,如无人机舵机支架、轻武器精密组件。

综合评价:技术成熟可靠,较龙国现有水平领先约10-15年,但并非顶尖技术。

扫描目标:RU-280精密万能外圆磨床

制造年份:1973年

当前状态:优良(90%设计性能)

核心技术:液压传动,静压轴承砂轮主轴(部分型号),接触式自动测量装置(选配)

精度等级:IT5(峰值可达0.002)

升级潜力:低。核心精度依赖机械结构和装配工艺,数字化改造意义不大,但可加装更先进的在线测量系统。

推荐应用:高精度轴类零件加工,如发动机曲轴、精密传动轴、火炮后坐装置活塞杆。

综合评价:性能优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顶尖),对提升龙国精密轴类加工能力有重要意义。

系统日志不断刷新,将每一台映入姜晨眼帘的机床都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型号、年限、技术来源、实际精度、磨损状态、维护保养情况,以及最重要的——升级潜力和建议应用方向。

姜晨的目标,不仅仅是引进几台“先进”的设备来解决眼前的生产难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