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85章 LNA有些不好弄啊

第85章 LNA有些不好弄啊(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不管他是真有实力,还是故弄玄虚,”高明伟最终做出了判断,他重新戴上眼镜,眼神恢复了锐利,“这件事都非同小可,我们必须立刻向林副所长汇报!把我们今天的所见所闻,以及姜晨提出的这个‘一体化天线基板’方案,原原本本地告诉他,请他定夺!”

他看向孙慧:“小孙,你记录得最详细,待会儿电话里,你把姜晨的主要观点和技术要点复述一遍。”

又看向张建军和李真:“老张,小李,你们也要做好准备,如果林副所长问起你们的专业判断,要如实回答。”

“是!”三人齐声应道。

决定做出,高明伟立刻起身,找到招待所的值班人员,说明情况,希望能借用一下厂里的保密电话线路,与远在金陵的十四所进行紧急通话。

在王厂长和陈参谋的协调下,他们很快被带到了厂部一间专门的通讯室。

老旧的摇把式电话机,连接着通往外界的线路。

经过总机几次转接和等待,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熟悉而威严的声音。

“喂?我是林浩。”

“林副所长!您好!我是高明伟!”高明伟握紧了话筒,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哦,明伟同志,”电话那头的林浩声音略显疲惫,但依旧清晰有力,“你们到龙阳了?情况怎么样?对接还顺利吧?”

“报告林副所长,我们今天下午和龙阳厂方面进行了第一次技术对接会议。总体……还算顺利,但是……”高明伟斟酌着词句,“我们遇到了一些……非常意外的情况。”

“意外情况?”林浩的声音提高了一些,“怎么回事?”

高明伟深吸一口气,将下午会议的经过,特别是姜晨的惊人表现和他提出的“一体化天线基板”方案,详细地向林浩做了汇报。

孙慧在一旁,不时根据记录本上的要点进行补充,张建军和李真也分别从天线结构可行性和技术现实性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震惊、兴趣以及疑虑。

电话那头,林浩一直沉默地听着,偶尔才插话问一两个关键问题,比如姜晨描述的材料性能指标、成型工艺细节、以及那台改造后的AF-85的具体能力等等。

当高明伟汇报完毕后,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通讯室里只剩下电流的“滋滋”声,以及高明伟等人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他们能想象得到,这位身经百战、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副所长,此刻内心也一定掀起了惊涛骇浪。

过了许久,林浩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和凝重:“金属基复合材料……一体化精密成型……你们确定他原话是这么说的?”

“是的,林副所长,千真万确!”高明伟肯定地回答,“孙慧同志都做了详细记录。”

“这个姜晨……真是有点意思。”林浩的声音听不出是赞赏还是怀疑,“据我所知,国内目前确实没有任何一家单位,公开宣称在军用雷达天线领域,实现了这种级别的材料和工艺突破。如果龙阳厂真的掌握了这种技术……那他们的保密级别还真够高的!”

“那……林副所长,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高明伟请示道,“是继续按原计划进行,还是……”

“不,”林浩果断地打断了他,“既然他们提出了这种可能性,并且看起来有相当的自信,我们就不能忽视!这样,明伟,你明天代表我,正式向龙阳厂方面提出,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提供这种‘一体化天线基板’的技术验证样品!不用太大,一小块就行,关键是要能展示出他们所说的材料性能和加工精度!如果他们能拿出来,哪怕只是初步的样品,那我们后续的天线设计方案,乃至整个雷达的结构布局,都可以进行颠覆性的调整!”

“如果……他们拿不出来呢?”李真忍不住在旁边插了一句。

电话那头的林浩显然听到了,他顿了顿,说道:“如果他们拿不出来,或者只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那我们就按原计划进行。但至少,我们要给他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同时,你们也要密切关注他们那台改造后的AF-85,想办法摸清楚它的真实加工能力。这或许是他们另一个重要的底牌。”

“是!我们明白了!”高明伟立刻应道。

“还有,”林浩的语气突然变得沉重起来,带着一丝深深的疲惫和压力,“关于我们自己这边……LNA模块的进展,现在怎么样了?”

听到这个问题,高明伟的心猛地一沉,握着话筒的手也不由得紧了紧。

刚才汇报姜晨带来的“惊喜”时,他还意气风发,但一提到己方的核心技术难关,他的底气顿时就弱了下去。

他艰难地开口道:“报告林副所长……LNA模块……还是老样子。我们尝试了多种国产高频晶体管,也优化了匹配电路,但噪声系数始终降不下来,增益也上不去。最好的结果,噪声系数还在4dB以上,离设计要求的2dB以下差距很大。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雷达的探测灵敏度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无法满足军区提出的探测距离要求……”

这才是他们十四所此刻面临的最大、最棘手的难题!

反炮兵雷达,其核心就是要探测到飞行速度快、信号特征微弱的炮弹。

接收机第一级LNA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雷达能“看”多远,“听”多清。

如果LNA噪声太大,微弱的炮弹回波信号就会被淹没,雷达就成了“聋子”和“瞎子”。

十四所虽然在雷达总体设计、天线、信号处理等方面经验丰富,但在最基础的、决定性能上限的微波核心元器件方面,同样受制于国内整体电子工业水平的落后。

他们可以设计出先进的电路,却找不到性能足够好的国产晶体管来支撑!

进口?

西方国家对这种战略级的核心元器件严格禁运,根本买不到!

可以说,LNA模块的研制,已经成为了“前哨一号”项目推进过程中,一道横亘在十四所面前、看似难以逾越的巨大技术鸿沟!

这也是整个项目最关键、也最难的一步!

如果这一步迈不过去,后面的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电话那头的林浩,显然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但语气中的失望和焦虑还是难以掩饰:“4dB……还是太高了……时间不等人啊!前线催得很紧!冯司令那边,几乎是天天打电话来问进展!我们必须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他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道:“我知道难度很大,但这是死命令!你们在龙阳那边,除了跟进结构件的制造,也要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嗯……跟龙阳厂的技术人员,包括那个姜晨,也交流一下?虽然他们主攻机械,但在电子方面,或许……会有一些我们想不到的思路?或者,他们有没有可能通过某些特殊渠道,搞到一些我们弄不到的高性能元器件样品?”

林浩这话,与其说是指示,不如说是一种近乎无奈的、病急乱投医般的尝试。

他自己也清楚,让龙阳厂解决LNA的技术难题,希望极其渺茫。

但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高明伟听出了林副所长语气中的担忧,心中也是一片苦涩。

他们这些国内最顶尖的雷达专家都束手无策的难题,指望一个地方军工厂,一个学机械的年轻人来解决?

这……

但命令就是命令。

而且,下午姜晨带来的冲击实在太大,让他也不敢完全排除这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

“是!林副所长,”高明伟定了定神,回答道,“我们会尝试与姜副总师进行沟通,了解一下情况。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加紧自身的技术攻关!”

“好!保持联系!随时汇报进展!”林浩最后叮嘱了一句,便挂断了电话。

通讯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

四位专家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对姜晨和龙阳厂潜力的重新评估,有对“一体化天线基板”这种“黑科技”的好奇与期待,但更多的,是被LNA模块这个巨大技术难题压得喘不过气的焦虑和沉重。

他们十四所,作为项目的技术核心和主导者,却在最关键的第一步就卡了壳!

这无疑是巨大的讽刺和压力。

“看来,”高明伟长叹了一口气,打破了沉默,“我们明天……还得再去找找那位姜副总师了。一方面,是确认他那个天线基板方案的虚实。另一方面……”

他看了一眼同样愁眉不展的李真(LNA的技术攻关主要由信号处理室配合相关元器件研究室负责),苦笑道:“或许,我们真的得……向这位‘外行’请教请教了?”

李真张了张嘴,想反驳,但最终只是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在关系到项目成败、关系到前线战士安危的巨大压力面前,所谓的“内行”尊严,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