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沪上初抵与迷雾中的船厂(2 / 2)
他突然想起了之前在龙阳厂,冯远征教授提到过的,关于建设新厂区,将其提升为全国重点示范军工厂的规划。当时,冯教授就曾暗示过,希望龙阳厂能够承担起更重要的生产任务。
难道……上级的意图,是想让龙阳厂,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想让他姜晨,利用在“前哨一号”和“焚风之焰”项目中展现出的“点石成金”般的技术整合和创新能力,来帮助沪东造船厂,甚至整个龙国的造船工业,突破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个猜测,让姜晨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肩上的担子,可就不仅仅是陆军装备那么简单了!那将涉及到海军装备的现代化,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海洋战略的未来!
“李主任,我冒昧地问一句,”姜晨沉吟片刻,开口问道,“咱们国家海军目前最急需的,或者说,制约我们海军走向远洋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李卫民没想到姜晨会问得如此直接和尖锐。他与老张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都闪过一丝惊讶和……一丝期待。
这个问题,他们厂里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私下里不知道讨论过多少次,也向上级反映过多少次,但似乎总是……石沉大海。
“姜副总师,您这个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李卫民苦笑一声,压低了声音说道,“要说瓶颈,那可太多了!但如果说最核心、最致命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愿闻其详。”姜晨的表情变得专注起来。
“第一,就是我们的‘心脏’不行!”李卫民伸出一根手指,语气沉重,“也就是舰船的动力系统!我们目前能够自主生产的舰用柴油机和蒸汽轮机,无论是功率、可靠性、还是燃油经济性,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这就导致我们的军舰,跑不快、跑不远、还老出毛病!想要走向深蓝,没有一颗强劲可靠的‘中国心’,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不行!”李卫民又伸出第二根手指,“也就是舰载电子设备和作战指挥系统!包括雷达、声呐、火控系统、电子对抗设备等等。这些东西,我们一部分能仿制,一部分还在摸索,但整体技术水平落后,集成度低,抗干扰能力差。真要打起仗来,很可能就成了‘瞎子’和‘聋子’,空有一身炮弹也打不准,打不着!”
“特别是防空反导能力,”李卫民补充道,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掠海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我们现有的水面舰艇,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防御手段!这在现代海战中,是致命的!”
“第三,”李卫民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声音也压得更低了,“也是最让我们这些造船人感到憋屈和无奈的……就是我们缺少一艘真正的、能够支撑远洋作战、体现大国海军地位的‘大家伙’!”
“大家伙?”姜晨心中一动。
“是的,大家伙!”李卫民眼中闪过一丝渴望的光芒,但很快又黯淡下去,“我说的,是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姜晨的脑海中炸响!
虽然他早有预感,这次沪上之行可能与海军装备有关,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直接触及到如此敏感和核心的领域!
在这个时代,航空母舰,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是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和远洋作战能力的最重要标志!拥有航母,意味着拥有了移动的国土和空中打击平台,意味着可以将国家的海上力量,延伸到数千公里之外的深蓝大洋!
然而,对于当时的龙国而言,航空母舰,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技术难度、巨额投入、复杂的系统集成、以及缺乏相关的经验和人才……每一项,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李主任,您的意思是……”姜晨的声音也变得有些干涩。
“唉,”李卫民长叹一口气,脸上充满了无奈和不甘,“姜副总师,不瞒您说,我们沪东厂,乃至整个沪上的船舶工业系统,一直都有一个‘航母梦’!从五十年代末开始,我们就进行过一些相关的预研和方案论证。海军方面,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在呼吁国家尽快发展航空母舰。”
“但是……困难太大了!”李卫民摇着头,语气中充满了苦涩,“技术上的瓶颈就不说了,光是那天文数字般的建造和维护费用,就足以让国家望而却步。而且,国际形势复杂,我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封锁。想要独立自主地搞出航母,谈何容易?”
“这些年,关于航母的论证,时断时续,方案改了又改,但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我们这些搞船舶设计的,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国外的航母在大洋上耀武扬威,心里……真不是滋味啊!”
李卫民的话语中,充满了作为一个造船人的辛酸和期盼。
姜晨沉默了。
他完全理解李卫民的心情。
航空母舰,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成为海洋强国的国家而言,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战略制高点。
而对于刚刚经历过南疆冲突,深刻体会到维护海洋权益重要性的龙国而言,发展航空母舰,更是未来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是,这条路,注定布满了荆棘和挑战。
他突然想起了陈参谋和王厂长临行前那神秘的笑容。
难道……上级安排他来沪上,并不仅仅是为了“休养”和“技术交流”,而是希望他,这个在陆军装备领域创造了诸多奇迹的年轻人,能够为龙国的“航母梦”,贡献一份力量?
这个念头,如同电流一般,瞬间传遍了姜晨的全身!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副担子,可就太重太重了!
比“前哨一号”和“焚风之焰”加起来,还要重上百倍!
小轿车在略显颠簸的道路上继续行驶着,车厢内的气氛,因为“航空母舰”这个沉重的话题,而变得有些压抑。
李卫民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说得有些多了,情绪也有些失控,便勉强笑了笑,试图缓和一下气氛:“唉,姜副总师,不好意思,跟您发了这么多牢骚。这些都是我们厂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让您见笑了。”
“李主任言重了。”姜晨回过神来,眼神中略带思索,“我能感受到您和沪东厂的同志们,对于国家海军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这些困境,也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克服的难题。”
他没有直接回应关于航母的话题,因为那太过敏感,也超出了他目前的职责范围。
但他心中,却已经因为“航空母舰”这四个字,而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知道,无论上级的真实意图如何,这次沪上之行,都绝不会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迷雾之中,似乎隐藏着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艰巨的使命,正在等待着他。
而他,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这个可能改变国家命运的挑战?
汽车在一幢略显陈旧但干净整洁的苏式建筑前停了下来。
“姜副总师,招待所到了。”李卫民说道,“您先好好休息一下,倒倒时差。明天,我们厂的宋总工程师会亲自来拜访您,跟您详细交流一下技术方面的事情。”
“好的,有劳李主任了。”姜晨点点头,推开车门,踏上了沪上这片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土地。
一场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征程,或许,即将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