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2 / 2)
甲三呈上密函,禀道:“明面乃严白虎设伏,暗箭夺命;然扬州暗卫查明,吴郡乃至扬州士族皆在幕后推手。更有袁术暗中授意,诸世家不仅提供死士,更赠破罡利器,方使孙坚毙命。”
若无破罡箭,以孙坚罡劲之境,寻常暗矢难伤分毫。此箭以天外陨铁所铸,专破护体罡气,然存世稀少,唯累世大族方藏有少许。
“竟是这样。”
苏烨合上密报,指尖轻叩案几:“破罡兵刃倒有些意思。传令暗卫暗中搜集此物,切记以御兽为媒介,勿露踪迹。”
甲三抱拳应诺。
“孙坚既亡,其子孙策现今如何?”苏烨忽问。
甲三摇头:“变起仓促,孙策尚未决断。”
\"恐怕要等到孙坚下葬后才能有确切消息。\"
\"据密探回报,孙策对主公敌意深重,曾被俘一事令他耿耿于怀,他归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情报网监视严密,无孔不入。
......
\"原来如此!\"
苏烨颔首,转头询问郭嘉:\"奉孝有何见解?\"
郭嘉抚须道:\"即便孙策对主公毫无芥蒂,归顺的可能依然渺茫。\"
\"主公威势太盛,孙策若率众来投,日后便永无自立之机。\"
\"无论他是否明白这个道理,身边谋士必然清楚,定会劝阻。\"
\"加之主公推行的新政触动士族利益,孙坚旧部多出身士族,他们绝不会同意。\"
情报显示,孙策雄心勃勃,不逊其父。
这等人物,岂会久居人下?
\"有理!\"
苏烨赞许道:\"如此说来,孙策确实不可能归顺于我。\"
\"他多半会选择投奔袁术。\"
郭嘉会意一笑:\"岂不更好?正合主公心意,让假玉玺计划顺利实施。\"
他深知主公欲寻人率先称帝,好金蝉脱壳。
孙策投袁,正中下怀。
\"知我者,奉孝也!\"
苏烨朗笑一声,神色肃然地对郭嘉说道:\"奉孝既已洞悉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此事可好?\"
\"我会令暗卫全力协助,务必促成袁术称帝之事。\"
\"长安方面,王允等人诛除董卓的计划已在进行中,贾诩与甲一预估,不出三月董卓便将伏诛。\"
\"我们必须在此之前促成袁术称帝,方能配合贾诩实施封王乱国之策,彻底瓦解汉室气数。\"
\"待此间事了,便是我凝聚气运金龙,开创运朝之时。奉孝意下如何?\"
时机紧迫啊!
实在是袁术与扬州士族行事太过拖沓。
\"原来如此,此事我接下了。\"郭嘉略作思忖,颔首道:\"两月之内必见分晓,主公但请宽心。\"
此事确实别有趣味,令他跃跃欲试。
更不愿耽误主公大计。
\"好!有奉孝此言,我心甚慰!\"苏烨开怀大笑,转向甲三吩咐道:\"适才所言你都听见了,暗卫须全力配合奉孝完成此计,可明白?\"
\"谨遵主公之命!\"甲三肃然领命。
半月光阴转瞬即逝。
孙策安葬父亲孙坚后,迫于刘表大军压境,难以在吴郡立足,只得转投豫州袁术帐下。
更将传国玉玺献与袁术。
袁术喜不自胜,竟欲收孙策为义子。
孙策婉言相拒。
开什么玩笑?他可是要自立门户的人。
若真认了这义父,往后如何脱身?岂非要永远听命于袁术?
届时若想脱离,难免要背负不孝不义的骂名。
须知当世之人,最重孝义二字。
背上不孝之名,名声便彻底败坏,从此难以立足。
前世的吕布正是如此!
手持方天画戟,屡次弑杀义父。
这般行径,岂非大不孝?
试问,哪家士族诸侯看得起这样的吕布?
所幸,此世的吕布因苏烨之故,未曾认丁原、董卓为父。虽仍弑杀丁原,仅为背主之罪。
背主虽为不义,但总比不孝稍好几分。
正因如此,吕布在董卓麾下不受重用,处境愈发憋屈,这也加速了他与董卓的决裂。
孙策投奔袁术后不久,主动请战攻取庐江、九江二郡。
袁术念其勇猛,又献上传国玉玺,当即应允。
回到书房,袁术紧握玉玺,感应脑中涌现的信息,狂喜道:“传国玉玺竟藏此等玄机?”
“不仅能助我凝聚龙脉与气运金龙,更可助我未来建立运朝,得享长生?”
“哈哈!此乃天助我也!”
“果然,我才是天命所归!若非如此,为何独我能勘破玉玺奥秘?”
他断定,汉室历代天子皆未参透此秘,否则刘邦等人早已成仙得道,长生不死。
“或许光武帝刘秀曾获部分传承,否则何以在绝境中逆转王莽?又恰逢天星陨落,覆灭莽军?”
“定是如此!刘秀耗费大汉气运召来天星,故此后汉室衰微,国运坎坷,至今日气数已尽。”
袁术自觉揭开了历史**,不由放声大笑:“刘秀尚不如我!我才是真命天子!”
“合该由我登基称帝,一统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