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们玩遍诸天 > 第93章 安史之乱

第93章 安史之乱(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恭喜太白兄、子美兄青史留名!”

曲江池畔,文人墨客齐聚一堂,听闻李白杜甫分别被后世誉为诗仙诗圣,一众才俊纷纷拱手道贺,眉宇间满是佩服,同时心里又有点微妙的酸涩,暗暗决定,以后他们也要多作诗篇,哪怕有一两首流传后世,也算不枉此生,青史留名了,所以,这个时空的后世子孙,注定是要多背不少唐诗了。

“同喜同喜,来来来,且满饮此杯!”

李白朗然一笑,洒脱不羁,高高的举起酒杯。

“干!”

杜甫率先举杯相碰,清脆的瓷响过后,众人纷纷跟进,欢声笑语间,曲江池畔的热闹更甚往昔。

同样被天幕点名的吴道子抚着胡须笑了笑,对于画圣的称谓极其满意。

“华夏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盛世,唯有开元盛世,真正做到了让大部份百姓衣食无忧,从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中便可探寻一二,当时的百姓,拥有极强的民族自豪感,连乞丐都不接受外邦人的施舍,可惜,这样的盛世却如镜花水月,被一场叛乱碾得粉碎。”

说到这里,饶是秦鸢都忍不住深深的叹了口气:“缔造开元盛世之后,李隆基就像是变了个人一样,逐渐沉迷享乐,宠幸杨贵妃,怠慢朝政,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导致政治腐败,党争加剧,重用宦官,开启了唐朝中晚期宦官专权的弊端,严重影响朝局稳定,同时放任节度使权利膨胀,尤其是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掌握河北精兵,埋下叛乱的祸根。”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华夏历史上最血腥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场叛乱,整整持续了八年,不仅让大唐丧失了三千多万人口,曾经最繁华的世界第一大都市长安,从此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也让盛极一时的大唐直接走向衰落。”

天幕画面中,盛世之景不复存在,战火如瘟疫般蔓延,将繁华碾成了齑粉,昔日冠盖云集的帝京,沦为叛军刀下的修罗场,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遭到血腥残暴的屠戮,文明与秩序在野蛮的屠刀下痛苦呻吟。

各朝各代所有时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全都被这突然的反转惊得瞠目结舌,先前还笑得特别畅快的李隆基双目赤红,身体摇摇欲坠,不敢相信自己他的开元盛世,竟会走向这样的结局。

“李隆基如果早死二十年,妥妥的千古一帝,说不定还能跟李二掰掰手腕!”

“高力士都劝李隆基不要相信安禄山,他却全然不听,整日沉溺在杨贵妃的温柔乡中,跟前期英明神武的他判若两人。”

“不管是喜欢李隆基的,还是不喜欢他的,都希望他能早死二十年。”

“玄之又玄唐玄宗,半神半魔李隆基,前后期简直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李隆基后期该不会是被胡亥夺舍了吧?要不然怎么会那么迷呢?”

“李隆基要是在开元二十四年驾崩,绝对能取代二凤,成为大唐第一帝,哪来后面的一日杀三子,安史之乱?”

“‘天子九迁,国都六陷’就是从李隆基开始的吧?说实话,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他要是别捣乱,任由武将发挥,根本不可能持续那么久,然后别想着跑,坐镇长安,完全有可能将摇摇欲坠的王朝拉回来。”

“开元盛世并不是李隆基一个人的功劳,唐朝历经李渊,李世民,李治和武则天几代明君积淀,在李隆基手上达到巅峰也是必然的事情。”

“很多人都说杨玉环死得太冤,不应该将国破家亡的罪名强加在一个女人的身上,但我觉得她并不冤,的确,国破家亡并不是一个女人能够左右的,但杨国忠是她的兄长,安禄山是她的‘干’儿子,她真就没给李隆基吹过枕边风?即便没有,她给安禄山通风报信却是不争的事实,唐朝的衰败,跟她脱不了干系。”

“笑死,三十多岁的养子安禄山,二十多岁的养母杨玉环,据说安禄山进宫朝见,必先拜望杨贵妃,她还曾亲自给安禄山洗三,而且两人经常独处,有次杨玉环的胸口都被抓破了,要说他们之间没点儿什么,打死我都不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