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归航与星海的召唤(2 / 2)
低频生物电信号…非碳基生命形式?能量态意识?那艘飞船是载体还是生命本身?它与时空共鸣技术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创造?…无数冰冷而精准的问题在她逻辑核心中流淌、碰撞。鸿宇的“艺术”和“诗篇”对她而言,是更复杂的、等待解析的系统模型。但驱动她的,并非鸿宇那种浪漫的求知欲,而是一种极致的**逻辑渴望**——宇宙的运行,不应存在无法解析的“黑箱”。外星文明的存在,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更宏大的逻辑拼图的起点。她需要数据,需要观察,需要理解那隐藏在冰冷星光和生物电脉冲背后的、宇宙的终极算法。她望向星海深处坐标的方向,那里不再只是任务目标,而是一个必须被纳入逻辑框架的、至关重要的“变量”。平静的外表下,是逻辑思维对未知领域发起冲锋的无声战意。
---
**“天穹堡”飞行员休息区阳台。**
赵航没有像往常一样和同僚们去庆祝。他独自一人,靠在冰冷的合金栏杆上,手中紧握着一枚磨损得厉害的旧式飞行员徽章——那是他父亲赵启明留下的唯一遗物。夜风微凉,吹拂着他新换上的少尉制服。
“爸…”他低声呢喃,手指摩挲着徽章上模糊的“远航者”字样。外星巨舰传递来的识别码,如同惊雷,炸开了尘封的记忆和深埋的疑问。父亲不是失踪在冰冷的虚空,他的航迹,竟然与如此超越想象的存在交织在一起!是探索?是接触?还是…献祭?
悲伤依旧如影随形,但此刻,一种更强烈的情绪升腾而起——**追随的渴望与证明的意志**。他不再是那个只凭直觉和热血飞行的少年。他要沿着父亲可能走过的航路,飞向星图所指的远方。他要亲眼看看,父亲最后看到的是什么。他要证明,人类的后辈,有勇气也有能力,直面宇宙的深邃与神秘,续写那未完成的航程。他抬起头,望向星辰,眼神中燃烧着坚定的火焰:“等着我,爸。这次,换我来飞。”
---
**dSRA中央资料库角落。**
林露没有去观星台,也没有回宿舍。她坐在安静的资料库一角,面前摊开的不是战术板或星图,而是一本古老的、纸质泛黄的《银河系自然哲学史》。她的手轻轻抚过书页上人类先贤对星辰的遐想与敬畏的文字。
那席卷意识的信息洪流…浩瀚、苍凉、悲怆…那不仅仅是坐标和星图,更像是一个古老文明跨越时空的…倾诉?或是警示?宇宙中回荡的,不仅是物理的法则,还有情感的波长,是存在过的证明。逻辑是她手中的罗盘,但此刻,她心中涌动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解的渴望与共鸣的追寻**。她渴望理解的不只是外星科技的原理,更是那隐藏在冰冷舰体和无尽星空背后的故事、情感和存在的意义。人类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如果不是,那不同的文明之间,除了警惕和冲突,是否还能有更深层的连接?星图指向的,不仅是物理坐标,或许也是寻求这种跨越星河的理解与共鸣的…桥梁?她合上书,望向窗外深邃的宇宙,清澈的眼眸中,映照着对智慧与存在本质的无尽求索。
---
**“伏羲号”战术分析室。**
军洛独自留在舰上,面前是“深渊巨口”行动的所有数据回放,尤其是那艘黑色星舰出现和消失的每一个瞬间。他反复观看着军洛驾驶“夸父”探针在行星风暴中挣扎的画面,以及赵航林露在残骸中发出微弱信号的片段。
军人的职责是守护。守护家园,守护同胞。但这次经历,极大地拓展了他对“守护”的认知边界。敌人不再仅仅是EU.F这样的政治实体,更是深不可测的宇宙本身和其中可能存在的、远超人类想象的未知存在(无论其意图如何)。守护,不再是被动防御,更需要主动的**探索与认知**。只有了解星空深处潜藏着什么,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他渴望成为那面最坚固的盾,但此刻,他更渴望握紧那把探索未知的利剑,为人类在深暗的星海中点亮前行的灯塔。他默默擦拭着自己崭新的中尉肩章,眼神沉静如深潭,却蕴含着即将远航的磅礴力量。
---
晋升的荣光渐渐沉淀,授勋的掌声已然平息。但六颗年轻的心灵,却被同一片星海彻底点燃。恐惧未曾消失,却已被更强大的渴望所转化——对真相的渴望,对理解的渴望,对探索的渴望,对连接的渴望,对证明的渴望,对守护的渴望。
周孜婷手中的星图水晶,鸿宇仰望的遥远坐标,赵娜逻辑框架中的关键变量,赵航紧握的父亲徽章,林露心中寻求的宇宙共鸣,军洛肩头沉甸甸的守护之责…所有这些渴望,如同无形的引力线,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那片被外星回响标注的、银河系深处的未知星域。
“伏羲号”在船坞中静静停泊,进行着远征前最后的改造与补给。它的舰体反射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引擎低沉的嗡鸣如同即将苏醒的巨兽。它不再仅仅是一艘战舰,更将成为承载人类无尽好奇与勇气的方舟。
第一卷到此就结束了。几个主角开始启航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