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英雄的伤痕(2 / 2)
**医疗中心(原医疗舱升级而来),**刘颖正在为林露进行定期的精神状态评估。
“脑波活动基本恢复正常阈值,创伤后应激的典型波形也显着减弱。”刘颖看着显示屏上的数据,语气欣慰,“花园能量的滋养效果是持续性的,你的恢复情况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
林露坐在检查椅上,脸色红润,眼神清澈。她笑了笑:“感觉确实好多了,刘医生。那些……尖啸的回响,几乎听不到了。”但她随即轻轻叹了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捻着衣角,“只是……有时候,安静下来,还是会忍不住去想……混沌核心那种纯粹的恶意,还有……军洛提到的,墟渊可能存在的‘意图’。宇宙……似乎比我们想象的,既要仁慈,又要……残酷得多。”
刘颖放下平板,坐到她对面,目光温和而专业:“这是正常的,林露。你们经历的是认知层面的颠覆性冲击,而不仅仅是生理创伤。接受宇宙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黑暗面,需要时间。重要的是,不要被恐惧吞噬,而是将它转化为谨慎和探索的动力。你看,你现在能平静地讨论这些,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表现。”
林露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刘医生,你说……我们带回去的这些信息,地球……真的准备好了吗?”
刘颖没有立刻回答。她知道,林露问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准备,更是心理和哲学层面的准备。
**与此同时,在军官休息室,**赵航正拉着宏宇和另外几位轮休的船员,唾沫横飞地吹嘘着他的“死亡华尔兹”和对抗混沌核心的“英姿”,但熟悉他的人都能看出,他那夸张的语气下,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只有在独处时,他才会偶尔看着自己微微颤抖的右手——那是长时间高负荷操控战机留下的后遗症,也是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生理印记。
**而在舰桥旁的冥想静修室,**军洛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这里。与花园的深层连接在他回到常规空间后并未减弱,反而似乎因为距离而变得更加清晰和……具有某种“指向性”。他不再需要刻意集中精神,就能感受到那股来自遥远花园的、温和而持续的“脉搏”。这让他拥有了一种奇特的安定感,但也带来了一种微妙的疏离感——仿佛他的一部分,已经永远留在了那片星域,与人类社会的日常琐碎产生了一层无形的隔膜。他常常静静地坐着,意识在人类形态与宇宙尺度之间微妙地平衡着。
**鸿宇和赵娜**则几乎泡在了数据中心。他们对“墟渊”信号的分析陷入了僵局,那种超越现有物理框架的信息模式让他们既兴奋又挫败。他们开始大量查阅地球上关于引力波、信息论乃至古代神话和哲学中关于“虚无”与“终结”的记载,试图找到一丝理解的线索。工作的狂热,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消化这次旅程带来的巨大信息冲击的方式。
周孜婷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知道,她的队员们,包括她自己,都带着不同程度的“伤痕”踏上了归途。这些伤痕有形无形,有的是战斗的烙印,有的是认知颠覆后的迷茫,有的是与超越性存在连接后的疏离。他们是英雄,但英雄也是人。如何抚平这些伤痕,如何整合这次旅程带来的巨大冲击,将是回到地球后,他们必须共同面对的、不亚于任何外部挑战的内部课题。
跃迁进程平稳。第十天,他们顺利穿越了原定航线上最危险的一片引力异常区。距离太阳系还有不到一半的航程。
这一天,周孜婷将核心团队成员召集到舰桥旁的会议室。
“各位,”她看着眼前这些共同经历了生死的伙伴,语气平和而坚定,“我们正在回家的路上。但我想,我们都明白,我们带回的,不仅仅是一艘更先进的飞船和一堆珍贵的数据。”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们带回了对宇宙全新的认知,带回了与一个伟大文明的友谊,也带回了……一个可能关乎遥远未来的警告。我们自身,也被这次旅程永远地改变了。”
“回到地球后,我们将面临什么?荣誉、质疑、审慎、还是更大的压力?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们必须团结一致。我们是一个整体,是唯一共同经历了这一切的人。我们需要互相支持,共同去面对那个我们既熟悉又可能已经感到些许陌生的世界。”
她举起一杯由飞船合成系统制作的、象征性的饮品:“敬我们自己,敬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敬我们即将承担的责任。愿归途顺利,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与力量。”
众人默默举杯。无需多言,一种深厚的、历经考验的纽带在沉默中流淌。英雄的伤痕或许永远无法完全褪去,但它们也铸就了无法摧毁的坚韧与理解。
探索者号,承载着满船的荣耀、秘密与伤痕,继续朝着家的方向,坚定地航行在星光隧道之中。前方的路途看似平静,但每个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在抵达家园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