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寂静的葬礼(2 / 2)
“刘医生!三号床伤员情况恶化!体温异常升高,伤口出现未知微生物感染迹象!”一名年轻医生焦急地喊道。
刘颖立刻赶到,检查着伤员那散发着腐臭、不断渗出暗红色脓液的伤口。她眉头紧锁,这种感染模式不在任何已知的医学数据库内。“取样送检!启动广谱强效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剂量提升百分之二十!准备局部清创和负压引流!”
她又转向另一位因为目睹战友被活生生腐蚀融化而精神崩溃的士兵,他正被束缚带固定在床上,双目圆睁,喉咙里发出无意义的嗬嗬声。刘颖蹲下身,声音变得异常柔和,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没事了,士兵,你安全了。看着我的眼睛,深呼吸……对,慢慢来……你已经回家了……”
在她的统筹下,有限的医疗资源和人力被发挥到了极致。从“守护者”号上运下来的先进医疗设备与基地库存的基础药品结合使用;伤势较轻、经过简单处理的伤员主动承担起照顾更重伤员的任务;甚至一些懂得基本护理知识的科研人员也加入了看护队伍。
“我们不能失去任何一个人,”刘颖在一次短暂的休息间隙,对围拢过来的医疗骨干们说道,她接过助手递来的营养液,快速喝了一口,“他们的身体在战斗,我们的任务就是为他们赢得这场身体里的战争。同时,密切观察所有伤员,尤其是精神受创者,‘吞噬者’的污染可能具有潜伏性和传染性,有任何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最高级别隔离。”
就在这时,鸿宇的身影出现在临时医院入口,他手里拿着一个数据板,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刘颖医生!有发现!”
刘颖立刻走了过去。
“我们分析了从伤员伤口提取的未知微生物样本,”鸿宇快速说道,将数据板递给刘颖,“其生物结构非常奇特,带有明显的非自然改造痕迹,更像是一种……‘生物武器’。”
他调出复杂的分子结构图和能量频谱分析:“但是,我们在‘园丁遗产’的文明数据库里,找到了一个已经消亡的、擅长生物科技的文明记录。他们有一种应对类似‘基因层面侵蚀’的广谱抑制方法!虽然不能直接套用,但给了我们研究方向!或许可以尝试调制一种特定的‘秩序’频率的能量场,来抑制这种腐蚀和感染的活性!”
刘颖的眼睛亮了起来,疲惫仿佛一扫而空:“具体方案?”
“需要林露和宏宇的配合,利用稳定锚的原理,制造小范围的、针对性的生物净化场!可能需要一点时间调试,但这可能是治愈这些诡异伤势的关键!”
“立刻开始!”刘颖毫不犹豫,“需要什么资源,优先调配!”
希望,如同在沉重黑暗中点燃的一丝微弱火苗,开始在临时医院里跳动。科技的融合,不仅仅是为了制造武器,更是为了拯救生命。
而在基地的另一角,林露和宏宇站在巨大的全息投影前,上面显示着龙吟基地新的建设规划图。图纸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人类风格,开始巧妙地融入了诺德尼斯文明的几何美学和“园丁遗产”中关于能量流动优化的设计。
重建,已经不仅仅是修复,更是一次涅盘重生。生命的韧性,在废墟之上,在伤痛之中,顽强地萌发着新的嫩芽。
龙吟基地的废墟之上,前所未有的重建工程以惊人的速度展开。昔日战火留下的残骸被大型工程机械迅速清理、分类,可回收的材料被送去熔炼,不可用的则被运往指定的填埋区。整个基地如同一个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的病人,正在切除坏死的组织,准备焕发新生。
在基地中央,原本指挥中心所在的区域,一个崭新的地基正在被打下。与之前方正的建筑风格不同,新的地基呈现出一种优美的弧形和对称的多边形结构,这是借鉴了诺德尼斯建筑中对于能量场均匀分布的理念。建筑材料也不再是单纯的合金,而是加入了从启龙星本地开采的、一种对能量有良好传导和稳定性的特殊晶体粉末,使得新建筑本身就能起到一定的能量缓冲和防御作用。
林露和宏宇是这次重建工程的核心技术负责人。两人几乎住在了工地上,身边随时跟着一群工程师和技术员,不断讨论、修改、优化着建设方案。
“宏宇,看这里,”林露指着全息蓝图上一处能量节点的设计,“如果按照诺德尼斯‘螺旋汇聚’法阵来铺设能量导管,虽然初期构建复杂,但长期来看,能量损耗可以降低百分之十五,而且稳定性更高,更能抵抗外部干扰。”
宏宇摸着下巴,仔细查看着数据,他脸上的油污还没擦干净:“理论上是这样,但我们的工艺水平能否达到那种精度?而且,这种结构对基础材料的纯度要求极高。”
“材料不是问题,”林露肯定地说,她调出一份地质报告,“我们在西北裂谷边缘发现了高纯度的‘静滞结晶’矿脉,其物理性质和能量惰性非常适合。至于工艺……”她看向旁边一台正在自动焊接大型构件的、造型奇特的工程机器人,那机器人手臂的灵活度和精度远超人类,“我们可以利用‘园丁遗产’数据库中的自动化建造技术,虽然只能理解皮毛,但仿制出能够执行高精度任务的工程单位还是可行的。”
“那就干!”宏宇一拍大腿,眼神火热,“把新指挥中心建成一个集指挥、防御、能源管理于一体的超级堡垒!外围防御墙也要重新设计,融合‘现实稳定锚’的小型化模块,形成多层递进的防御网络,不能再像这次一样被一冲就垮!”
不仅仅是核心建筑,整个基地的规划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新的生态循环模块采用了某个已逝植物文明的技术,利用特定频率的光照和营养液,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且抗病性更强。水循环系统则借鉴了一种水生种族的过滤科技,净化效率提升了数倍。
基地的道路网络也被重新规划,暗合某种能量流动的路径,不仅便于交通,还能在紧急时刻作为辅助能量传输通道。一些关键节点上,开始树立起造型古朴、刻有诺德尼斯符石的方尖碑,这些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大型稳定锚网络的次级节点,能够联动激发更强大的区域秩序场。
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一种理念的革新。人类科技的实用性与灵活性,结合诺德尼斯文明的坚固与高效,再辅以“园丁遗产”中无数文明的智慧结晶,正在催生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兼具强大防御力、高度自给自足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新龙吟基地。
施工现场,不再是单纯的人力挥汗如雨,而是人机协同的壮观景象。人类工程师负责总体规划和关键决策,而无数台依据遗产科技仿制的工程机器人则不知疲倦地进行着高精度、高强度的作业。新的建筑如同拥有生命般,从废墟之上一层层“生长”起来,流线型的银灰色主体上,偶尔镶嵌着发出柔和光芒的诺德尼斯晶石,既充满了未来感,又带着一种古老的神秘气息。
周孜婷在一次巡视中,站在刚刚浇筑完成的新指挥中心地基上,环顾四周热火朝天的景象。虽然依旧能看到远处未完全清理的战争痕迹,但一种蓬勃的、向上的生命力已经扑面而来。
“进度比预计的快。”军洛站在她身边,看着一台巨大的吊臂将一块预制的、带有能量回路的墙体模块精准地安装到位。
“因为他们心中有火,”周孜婷轻声说,“失去的痛楚,化为了建设的动力。而且,我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她俯身,捡起一块散落在地基旁的、夹杂着细微晶体的新型建筑材料,感受着其中蕴含的、不同于以往的能量波动。
“这不仅仅是重建家园,”她将那块材料握在手心,目光投向远方那隐约可见的、正在被改造的基地外围防御墙,“这是在铸造我们未来文明的基石。一座能够抵御风浪,并指引我们走向更深星海的灯塔。”
基石,正在废墟上重铸。而希望,也随着这一砖一瓦的垒砌,变得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