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来自蒋新松的邀请(2 / 2)
他的科研路,正是看着国内自动化设备,从无到有、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从低端到高端突破的波澜壮阔的进程。
八九十年代,国门打开。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设备,c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
那时候的他,刚上大学,就是学的这个。可以说是国内最先一批接触研究这一行的科研人。
他们这批科研人员开始从事自动化设备的代理、集成、维修,并逐步尝试仿制和简单研发。出现了最早一批本土自动化品牌。
虽然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终究是开始了自动化设备的道路。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制造业迅猛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巨大的制造业市场为自动化设备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和应用空间。
国产设备首先在中低端领域实现突破,如搬运、上下料、简单装配等环节的专用设备和非标自动化设备,凭借价格优势、灵活的服务和快速的响应占领市场。
而他的第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时候诞生。
当时伺服电机、控制器、精密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仍严重依赖樱花国的发那科、安川、松下和德国西门子、博世等企业。
就在国产核心零部件是一片空白的时候,他造出了精密的伺服电机。
虽然还不能完全与这些老牌企业的产品媲美,但是也算展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他也因此获得国家级的科技大奖,最后被评上院士。
而在这之后的十多年里,国产设备开始向高端领域进军,在部分细分领域(如锂电生产设备、光伏设备、面板组装设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出口。
核心部件国产化,在伺服系统、控制器、工业机器人本体等核心技术上取得显着进展,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一直到现在,自动化设备不再是孤立的单元,而是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向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黑灯工厂方向发展。
而这一切,他都参与其中。
现在突然间就要退休,虽然他已经是延迟了五年,但是还是觉得,一下子有些恍惚。
在他出神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钱夫人拿起手机,看了一眼,递给他,笑道:“是小蒋,好些年没见到他打电话给你了呀。”
“噢,是新松啊。最近他在研究xRd设备,学校的材料院也购买了一台,还不错。”
“他们还给配套了两个软件,用起来还挺好的。”
听到是自己这位曾经的得意弟子打来的电话,钱德多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他接过手机,摁下了接通键。
电话里传来蒋新松的问候,“钱老师,您好。”
“哈哈哈,小蒋,你好呀,最近怎样?”钱德多热情的回应。
两人唠了好一会家常,钱德多才询问蒋新松这次打电话是有什么事。
“小蒋呀,有什么需要,你尽管说,老师虽然马上退休了,但是还是有些人脉的。”钱德多坦诚的说道。
自己这位学生重新回到科研创新的道路,他是自然要全力支持。
可是,蒋新松却没有说遇到什么困难,反而是提出,让他带着师娘来茂市过年。
“啊?让我和你师娘去茂市过年?”
钱德多一懵,他想到蒋新松可能向自己请教各种技术上协助和帮忙,但没想到竟然说的是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