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最后的“清洁工”(1 / 2)
一九四二年一月三十日,香港。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压得维多利亚港的海水都显得格外粘稠,仿佛一块巨大的、生了锈的铅板。连日阴雨让日军临时指挥部所在的汇丰银行大楼外墙布满水渍,湿冷的寒气无孔不入,渗入骨髓。顶层,原大班办公室内,杉田大佐背对着门口,凝视着窗外被战争蹂躏得面目全非的港岛景色。他的背影依旧挺直,军装一丝不苟,但一种深沉的、近乎枯竭的疲惫,却从他紧绷的肩线和微微低垂的头颈间无声地弥漫开来。
办公室内,只有武藤少尉沉重而压抑的呼吸声。他刚刚汇报完东京特使一行抵达后的初步“调查”情况——那并非正式的质询,而是一种更令人窒息的、无处不在的审视与冷漠的观察。
“大佐,”武藤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懑与一丝恐惧,“他们……他们根本不在意‘创世纪’或什么‘方舟计划’,他们只反复追问‘海洋女神’号放行的每一个细节,追问您对程海颐失控的‘失察’,追问您近期的‘精神状态’!这根本不是调查,这是……”
“这是‘清理’前的准备工作,武藤君。”杉田缓缓转过身,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神如同一口干涸的古井,深不见底,只余下冰冷的绝望。“在我们这台精密而残酷的机器里,任何出现异常磨损、甚至只是可能产生不确定性的零件,都会被及时更换或……销毁。我,以及我所知晓的、不该知晓的一切,都已成为需要被‘清洁’的范畴。”
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客观事实。这份平静之下,是信念彻底崩塌后、看清自身命运轨迹的最终觉悟。他想起了黛,想起了她那句“你确定要开枪吗”的诘问,此刻,那颗他曾犹豫是否射出的子弹,其弹道终点,似乎正缓缓指向他自己的眉心。
“可是大佐!我们可以解释!可以说程海颐诬陷,可以说当时情况复杂……”武藤急切地争辩,带着年轻人最后的不甘与对权威残存的幻想。
“解释?”杉田的嘴角扯出一丝极淡的、近乎嘲讽的弧度,“向一群早已认定你有罪的人解释?武藤,你还不明白吗?真相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秩序’,是‘稳定’。我的‘觉醒’,我的那片刻犹豫,本身就已破坏了这台机器要求的绝对服从与冷酷效率。这便是原罪。”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一名宪兵军官进来,立正报告:“大佐,程海颐带到了。他……情绪很不稳定,要求立刻见您,说有关乎帝国安危的绝密情报,必须亲自向您……以及东京特使汇报。”
杉田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仿佛等待已久的猎物终于落入了陷阱。“带他进来。”他挥了挥手,武藤犹豫了一下,还是退到了一旁,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枪套上。
程海颐几乎是跌撞着被推进来的。他早已没了当初那份文职人员的矜持,西装皱巴巴地沾满污渍,金丝眼镜歪斜地挂在鼻梁上,镜片后的眼睛布满了疯狂的血丝,眼神涣散而惊恐,像一只被逼到绝境、随时会反噬的老鼠。
“杉田先生!杉田大佐!”程海颐扑到办公桌前,双手死死抓住桌沿,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救我!您一定要救我!东京来的人……他们想灭口!我知道太多了!关于‘创世纪’,关于那些高层……我还有价值!我能指认!我能帮你们找到黛的同党,找到那些‘守夜人’的蛛丝马迹!”
杉田冷冷地看着他,如同看着实验室里一具即将被解剖的、丑陋的标本。“程先生,你现在就像一个试图用自己知道的藏宝图碎片,向强盗购买性命的蠢货。可惜,强盗通常更喜欢直接拿走碎片,然后让知情者永远闭嘴。”
程海颐的瞳孔骤然收缩,杉田话语里毫不掩饰的杀意让他彻底崩溃。“不!你不能这样!我们有过协议!我帮过你!是你逼我的!是你们逼我走到这一步的!”他歇斯底里地叫嚷起来,涕泪横流,“都是你们的错!是这场战争的错!我只想活下去,我有什么错?!《孟子》还说‘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呢!我避开危险,有什么错?!”
这是背叛者在穷途末路时,将自身卑劣归咎于外部环境的典型逻辑,充满了极端的利己主义与对责任的彻底推卸。
杉田缓缓站起身,绕过书桌,走到程海颐面前,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他的目光里没有愤怒,没有鄙夷,只有一种彻底的、仿佛看待无机物般的冰冷。
“程先生,你引用《孟子》,却忘了最根本的一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杉田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般敲在程海颐的心上,“你选择了‘生’,这或许无可厚非。但你为了这苟活,出卖了‘义’,出卖了同袍,出卖了生你养你的土地之魂。你的‘生’,是建立在无数人‘死’与‘义’的废墟之上的。这样的‘生’,真的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