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童年的钥匙(1 / 2)
徐卓远的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封瑶心中漾开圈圈涟漪。她没想到,这个始终将注意力聚焦于逻辑与算法的他,会主动问起如此私人的话题。这感觉,就像一台常年运行精密计算的仪器,忽然尝试去解读一首朦胧诗的情感密码。
他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带着一种罕见的、不带评判的探究,仿佛她的童年是一个等待解析的复杂算法,而他终于找到了入口的密钥。这种专注,比讨论任何技术难题时都要纯粹,让封瑶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
封瑶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些许怀念,些许自嘲,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她的童年,阳光明媚与倔强孤独交织,与徐卓远那片被否定和忽视笼罩的荒原,是如此不同,却又在某个关于“不被理解”的节点上,微妙地重合。她意识到,这或许是他尝试理解“情感”变量,构建新认知模型的一种方式,也是他向她敞开心扉的微小却关键的一步。
“我小时候,”她声音轻柔,像在抚摸旧照片,眼神也飘向了窗外遥远的过去,“可能和现在不太一样。特别活泼,或者说……有点野。爬树掏鸟窝,下河摸小鱼,和院里的男孩子打架抢地盘,是常事。”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女孩,“因为我觉得他们能玩的,我为什么不能?而且我要玩得比他们更好。那时候,我爸妈没少为我的‘野性子’头疼,觉得我没个女孩样。”
徐卓远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只是握着温热的牛奶杯,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他想象着那个在阳光下奔跑、攀爬,像只小豹子一样充满生命力的封瑶,与他认知中那个冷静、聪慧、偶尔流露出温柔的她,渐渐重叠,却又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更具张力的丰满形象。
“也很要强。”封瑶继续道,语气平和,但带着一种历经世事后的沉淀,“考试考了第二,会偷偷哭鼻子,然后憋着一股劲下次一定要拿回来。学骑自行车摔得膝盖血肉模糊,也不肯让爸妈扶,非要自己摇摇晃晃地骑到终点,哪怕疼得龇牙咧嘴。那时候觉得,示弱就是认输,眼泪是没用的东西,只有不断证明自己,才能赢得认可和空间。”
她看向徐卓远,发现他听得很专注,那双总是清冷如寒星的眼眸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慢慢融化,映照出她叙述中的光影。她心念微动,话锋轻轻一转,带着引导的意味:“不过,这种横冲直撞的‘要强’,像一把没有剑鞘的利刃,其实也让我摔过不少跟头,误解过很多善意,甚至……无意中伤害过一些真正关心我的人。比如,我曾因为固执己见,让一位真心指导我的老师失望;也曾因为不肯低头,差点失去一个童年的好友。后来才慢慢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浑身带刺,拒绝一切,而是懂得何时坚韧,何时柔软,何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懂得接纳和珍惜来自他人的光芒与支撑。”
她的话语像一阵暖风,带着理解和共情的温度,轻轻拂过徐卓远冰封的心湖。他似乎在思考,长长的睫毛垂下,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淡淡的阴影。他自己的童年,充斥着冰冷的期望、不断的比较和永无止境的“还不够好”。他从未体会过封瑶那种带着阳光味道的“野性”和“要强”,他的世界只有达标和未达标,正确和错误。情感的表露被视为软弱,个人的喜好被斥为无用。封瑶所描述的“伤害他人”和“失去”,对他而言,是陌生的领域,却因为她的坦诚,而变得可以触及和理解。
“你呢?”封瑶轻声反问,带着鼓励,身体微微前倾,营造出一种安全倾诉的氛围,“你小时候,喜欢做什么?”她没有问“你学习怎么样”,而是问“喜欢做什么”,这是一个巧妙避开他可能存在的创伤区,直接指向内心真实喜好与情感源头的问题。
徐卓远沉默了片刻,像是在记忆的尘埃中艰难翻找。那些被刻意遗忘或压抑的碎片,带着陈旧的气息缓缓浮现。良久,他才低声道:“拼图。还有……看星星。”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久远而陌生的涩然,仿佛在描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遥远的梦境。
“拼图?”封瑶有些意外,这个答案既在意料之外(不符合他“天才”的刻板印象),又在情理之中(符合他秩序化的思维)。
“嗯。一个人。把零散的碎片拼成完整的图。”他顿了顿,补充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眷恋,“很安静。”不需要与人交流,不需要接受评判,只需要遵循逻辑,找到正确的位置,最终一切都会归于秩序和完整。那是一种属于他一个人的、可控的、不会出错的宁静港湾,是他对抗外界嘈杂与不确定性的方式。
“看星星呢?”封瑶追问,声音更柔了,像怕惊扰了夜空中静谧的精灵。
“它们……很远,很亮,规律运行。”徐卓远组织着语言,试图描述那种连自己都未必完全理解的感觉,“在那里,没有……噪音。”没有父母永无休止的争吵,没有“别人家孩子”带来的阴影,没有那些他无法理解也无法应对的人际纷扰与情感勒索。浩瀚的星空是一个巨大而沉默的、遵循着完美数学规律的算法,置身其下,让他感到自身的渺小,却也奇异地感到一种超越凡俗的安宁与归属。
封瑶的心微微揪紧。她从这简单甚至有些笨拙的描述里,清晰地听出了一个孩子深深的、几乎令人窒息的孤独,以及他对现实世界“噪音”的彻底排斥与无力感。他的世界,原来在那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构筑坚硬的壁垒,将情感需求深深埋藏,只与无声的秩序和遥远的星辰为伴。
“很好的爱好。”她由衷地说,没有流露出任何怜悯,只有纯粹的认可与理解,“拼图需要极致的耐心和洞察力,看星星则需要广阔的想象力和对宏大秩序的感知。这很……徐卓远。”她找到了一个最贴切的评价。
徐卓远抬眸看了她一眼,似乎因为她没有给出常见的“有点孤僻”或“缺乏社交性”的评价而感到些许意外,随即又低下头,但紧绷的唇角似乎几不可察地柔和了一毫米。这是一种被真正“看见”和“理解”后的细微松动。
就在这时,封瑶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特殊加密提示音轻轻响起,是林浩发来的信息。实验室里刚刚建立起的那份温馨、带着些许伤感的怀旧氛围被暂时打断,两人之间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同时投向手机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