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2 / 2)
在树林之外,驰道上。
一队人马正在缓缓行进,道路上尘土飞扬,整个车队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
位于队首的,是辆大篷马车,车窗帘子被人撩起,露出一张老态龙钟的面孔。
“老师,您在看什么”
车子里响起一个声音,是个略显低沉、沉稳的男子声。
老人将窗帘放下,转身后视:“我在看人。”
这是个年逾六旬的老者,五柳长须,头发近乎雪白,用梁冠束着,身材瘦削,但骨架很大,将身上深衣撑起,他手拿书卷,盘坐车上,渊渟岳峙,似一座巍峨高山,任凭车马颠簸,依旧岿然不动。
“哦不知是什么样的人,竟能引起老师的注意。”
说这句话的,是名年约三十的儒生,一袭青衫,装扮简单,面容普通,只是那双眸子宛若朗星,细看之下,给人一种璀璨夺目的感觉,他盘腿而坐,将一把长剑横放膝上,双手架起,好似是在抚琴。
一老一少的周围放了几个小书架,里面摆满了书册,整个马车,就如同一个小型书房。
老者微微抬头,耷拉的眼皮稍微睁开,露出一双明亮的眸子。
“这个人,也许你很快就能见到了。”
话音落下,车子一顿,停了下来,跟着就听外面有人道:“老相国、沈先生,青昌城就要到了,那县令得到消息,正带人赶来迎接,小的身负上令,要先行一步去城中传讣告,特来告辞。”
老者听了,皱起眉头:“我现在一介草民,怎能让朝廷命官出来迎接”他转头对青年道,“让王文去告诉青昌县令,不要劳师动众,咳咳”话未说完,便被他自己的咳嗽打断。
话音虽不高,却有种让人信服的味道,一出口,就像是成了朝廷的法令、政策。
青年并不言语,起身就走,到了车外,见了说话的信差,他便拱手作礼,然后转身去往队尾。
这时,车里又传出老人声音,却是和那信差说着歉意,信差立刻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连连摆手。
过了会儿,这信差回到车队,翻身上马,迅速远去,其人离开后不久,又有一人骑马离开,朝着青昌县城疾奔而去。
车队缓缓行进,花了近一个时辰才到县城。
城门边上,青昌县令董秋带着一群人静候着,他本要大张旗鼓的迎接,但中途接到消息,由把人带了回去,但不敢真的安坐县衙,不然传了出去,说他一个不敬之罪,今后就别想有出头ri了。
车队停下,大篷马车里的老者走了出来。
“下官董秋,见过马老相国。”县令董秋一见人,立刻上前行礼,后面众人也都紧随其后,纷纷行礼,问好声响亮,但参差不齐。
老人却摇摇头,淡淡说道:“我已经不是什么相国了,所以你也不是下官。”
董秋听了,心里一惊,连忙赔罪,这位老人来得太急,他也是刚刚接到消息,根本就没时间准备。
“那老家伙是谁怎么县老爷见了他,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
远远的,城里街角处,几名衙役打量着城门前的景象,有人忍不住出声问道。
“这事儿你不知道也是正常。”其中一人嘿嘿一笑,脸露得sè。
旁边有人识趣,赶紧就问:“老李,你和师爷有姻亲,消息最是灵通,赶紧给兄弟说说。”
“兄弟一场,当然不会瞒你们,其实我也是刚得的消息,这个老头是朝廷里大官能经常见到皇上的那种够不够大”
“好家伙这么大的官都能见到皇上,这可是通天的大官啊,一年俸禄怕是能装满整间县衙吧,哎这么大的官,怎么会跑到咱们这穷乡僻壤来”
老李又道:“听说是因着什么事得罪了皇上,皇上一气之下,就给发配过来了”
“原来是个犯官,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县老爷何必做出那般姿态”
老李摇摇头:“你们懂个屁这样的官,简在帝心,大起大落是常有的事,说是发配,到了地方,谁敢为难说不定今天在这受苦,明天就回去享福,咱们县太爷能不好生供着么指不定什么时候人家回了朝廷,一句话就让县老爷登天了”
“说得有理”
“不愧是李哥。”
他们还在说着,身后街道忽然就有人跑了过来,那人气喘吁吁的,也穿着衙门服饰,到了跟前,顾不得缓口气,就急忙说道:“哥几个赶紧回去,师爷正找你们呢,文案都写好了,要满城贴榜”
“贴榜贴什么榜”
“皇上皇上驾崩了”
“什么”
惊呼中的几人浑没注意到,离此不远处的街角,一道身影站在那里
此人正是邱言。
他看着城门处的动静,听着衙役们的对话,若有所思。
“大官莫非是新帝登基后,权利斗争的失败者为何这么巧,偏生要到这青昌县来”
第六十三章行善积德,自有民佑
这里面的原因,邱言想不明白,也不去多想,朝堂斗争离他太远,眼下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他在树林里感到有人在窥视自己,偏生没有发现对方踪迹,便一路疾奔,饶了个圈方才回城,之后先去药店买了个瓷瓶,将血丹装好,接着发现了城门异状,这才过来,听到了几个衙役的对话。
至于皇帝驾崩的消息现在才到,到没有让他感到奇怪,这种消息本就要统一管制,不可能随便泄漏,就算官府提前得了消息,但没有官方的正式通报,就不能开启国丧流程,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礼仪,要慎重对待。
摇了摇头,邱言转身离开。
在他离开后不久,那老人的车马很快就入了城。
他们这一队人这样大车小车的,肯定要引起城里众人的注意